建院80年·医道传承④ | 李锡光名医工作室:壮大内科精专“心”路,传承医德仁爱为民
★李锡光工作室★
领衔专家——全国名老中医李锡光
李锡光,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六年制中医医疗专业,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在临床一线工作50余载,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历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中内教研室主任。
李锡光进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是40年前的事了。作为一名出生在旧社会、跟随着新中国的脚步一起成长的老中医,李锡光与和他同一代的人们一样,见证和亲历了太多时代和历史的沧桑。
忆起当年,斑驳的记忆中,医院几栋低矮的楼房承载了他事业的足迹,和如今临街矗立、气势宏伟的大楼截然不同。多年来,李锡光始终没有停止治病救人、教育后学的步伐,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自己的学识智慧,服务于苍生大众和他身后的莘莘后学。
全国名老中医、桂派中医大师李锡光
1
开疆拓土
深耕内科引领蓬勃发展
1964年,李锡光本科毕业后回到广西,到刚组建的广西中医学院担任讲师,教授方剂学。1968年,李锡光以一个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到寻找抗疟中草药的研究工作中。
此后3年,李锡光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跋山涉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走遍了广西的大部分边远山区的每一个山村。正是在这一段艰苦的岁月里,李锡光正式开启了他行医救人的人生历程。
李锡光行医之途不忘刻苦学习
1971年,抗疟药物的研究工作结束,李锡光回到南宁,调动到当时的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当研究员,开始从事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
当时为了更好地掌握心血管疾病,李锡光自学了心电图学,当年在中国特别是在广西,关于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和讯息并不多,很多基层医院连简单的心电图机都没有,为了学好心电图,李锡光克服种种困难,还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编写了《临床心电图学基础》一书,定期给同事和学生开设培训课程,为心电图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982年,李锡光从广西中医药研究所调到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始置身于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很快成长为医院的业务骨干并开拓了医院的“内科线”。
李锡光悉心诊治患者
“尽所能把工作做好,培养一些人才,科室没什么医疗事故,就算是‘安全着陆’了。”李锡光回忆起这些年的临床生涯,轻描淡写地说道。
正是在李锡光轻描淡写的“安全着陆”的过程中,他领导下的科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7年,李锡光担任大内科主任,在他走马上任之初,内科只有十几名医生和十几名护士,承担心血管病、呼吸道病、肝胆肠胃病、肾脏病等所有内科病症诊治;
1992年,李锡光晋升为主任医师、受聘为广西中医学院教授并担任研究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在李锡光的牵头下,医院建立了心血管内科并由他兼任主任,内科也由此一分为三;
过几年,大内科的规模一再扩展,成为医院的龙头科室,最后又一分为五,划分为5个科室,李锡光担任大内科主任兼心血管内科主任。
就这样,在多年积淀蓬勃发展中,大内科逐渐壮大并在数年间不断成熟分化,至今已有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风湿病科、脑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肿瘤科、血液内科等多个独立的科室,业务得到极大的发展。
李锡光在内科一线主持疑难病例讨论
这其中,由他创建并一直担任主任的心血管内科更是成绩斐然,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广西卫健委心血管内科重点学科,广西中医心系疾病医疗中心,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广西实力最强的中医心血管病诊疗中心。
2
精研“心血”
熔铸古今加强承传拓新
李锡光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载,潜心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博采众家,勇于创新,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
李锡光认为,老年心脑血管病的病因病机多为虚实夹杂,虚者表现为阴阳气血的虚损,尤以气血虚损为主,实者则表现为血瘀、痰阻、气滞等,虚为致病之常,痰、瘀为致病之变。
李锡光为学生授课
他临证重视辨证论治,多从虚、痰、瘀论治心血管疾病,组方遣药遵循“君、臣、佐、使”原则,用药平和,对于中药的应用主张既要遵循前人的经验,又要吸收现代药理毒理的研究成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形成诊治心血管疾病的独到见解。
根据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以虚、痰、瘀为主要病机,且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特点,李锡光主张治疗心脑血管病时总以补虚、袪痰、化瘀为基本治法。首先重在补虚,尤其重视补益气血;其次,注意袪瘀化痰。瘀瘀是标,治标以疏通为贵,应避免粘腻;虚是本,治本是扶正补虚,以恢复脏腑阴阳及气血津液的功能,从而消除产生痰、瘀的根源。
特别是对于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李锡光总结其发病规律、辨治规律,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和治疗方法,自拟“养心通脉饮”用于临床每获良效。
养心通脉方
2003年元月,李锡光经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人事部遴选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2010年,为推广应用李锡光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加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和创新,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和新一代名中医,医院成立了李锡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同年底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并给予资助。
在三年建设期间,工作室成员通过收集整理李锡光诊治心衰病、胸痹心痛、眩晕的典型病例,归纳、整理、分析其用药经验,形成了关于心衰病、胸痹心痛、眩晕的诊疗规范,在心血管内科广泛应用,并逐步融入医院临床教学中,成为广中医心血管内科的特色优势并向全区中医医院推广。同时总结出版了《桂派名老中医•学术卷•李锡光》、《桂派中医大师专病经验集》等学术专著。
2022年,李锡光全国名老中医要专家传承工作室合影
如今,工作室有成员13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博士6人,硕士2人,拥有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示教诊室、名老中医示教观摩室、名老中医资料室,配备十二导同步多功能心电分析系统、电子处方管理系统等先进的办公教学设备。
3
敬畏生命
以身作则践行“大医精诚”
医生能在危急时挽救病人生命,过硬的技术本领必不可少,但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的是“责任心”——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负责的态度。
在广中医,李锡光不仅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医院元老,同时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受众人尊敬的有德之师。他是广中医带学生最多的名老中医之一,他当年带过的学生、徒弟后来或成为医院领导层的骨干,或成为出色的一线医生,遍布医院的每一个科室,比如黄贵华院长、李成林副书记副院长、卢建棋副院长等领导干部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医院里参加过李锡光的心电图培训课的医生也不计其数。
薪火传承,李锡光耐心指导弟子
李锡光反复强调“为医之道,首重医德”。他进行临床工作与经验教导时,常常讲述我国古代医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所提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至想”之言,并反复告诫弟子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没有高尚医德的人不是真正的医学人才。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人。”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生死瞬息,不得有半点马虎,李锡光强调为医者必要有仁爱之心,高尚的医德,并痛斥那些没有德行的医生为人类“生灵之巨贼”。
李锡光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有一位农村来的患者找李老师就诊后取药时发现所带的钱不够,就要求李锡光将6剂药改成3剂,李锡光了解情况后,主动为病人垫付了所差的药费;碰到病重需住院的病人,李锡光总是在开好住院证后反复叮嘱应注意的事项,第二天还不忘询问该病人的病情;而每次门诊出诊时,李锡光总是第一个到达专科门诊,病人很多时,他总是耐心细致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从无一丝怨言。
年逾古稀,李锡光依旧坚持为群众义诊
日常工作中,李锡光对每一个病人都一视同仁,认真负责,对待病人热情、细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从最细微的地方关心病人,体贴病人,把患者的事当作最大的事,把行医治病,解除病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
李锡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医精诚”的理念,成为后辈终生学习的楷模。正因为李锡光心里时刻装着病人,所以受到了患者的尊敬和爱戴,无数病人慕名而来,感激感念着救他们脱离疾病苦海的李锡光。
★后记★
50年来,经李锡光诊治的患者不计其数,他用精湛的医术,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起死回生的奇迹,用博大的爱心赢得了许多患者的信任和赞誉;
50年来,他不辞劳苦,言传身教,释疑解惑,培养了无数的后辈人才,桃李满天下;
50多年年来,他一路走来,成为患者眼中的“苍生大医”,也成为业界学习的楷模。
2012年,李锡光获“桂派中医大师”荣誉称号
2011年,李锡光获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授予“终身荣誉奖”
如今,年逾古稀的李锡光仍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坚持坐诊,每周出诊四次,继续他的治病救人、教书育人的事业。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光献给了广中医,而后者也回报给他这一生最值得珍视与自豪的荣誉。
2011年11月,李锡光获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授予“终身荣誉奖”,2012年4月获广西自治区卫生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桂派中医大师”荣誉称号。
文章来源:医院宣传办公室
文章编辑:医院宣传办公室
终审:韦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