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科普】宝宝经常“歪头杀”,需要警惕斜颈可能!
“医生,我家宝宝头总是歪一边,会不会有问题?”
近日,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就诊,这位妈妈无意中发现孩子的头总是习惯性地偏向一侧,宝宝歪头杀虽然看起来很可爱,但时间久了就感觉不太对劲,该不会是斜颈吧?
那么,什么是斜颈?该怎么处理呢?本期,我们就跟着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的医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NO.1
什么是斜颈?
斜颈大致可分为先天性斜颈和后天性斜颈。
先天性斜颈最常见,分为肌性斜颈和骨性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较骨性斜颈更为多见,是由于一侧颈部的肌肉(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和挛缩。婴幼儿发病率为0.4%-1.3%。多数患儿有臀位产及其他难产史。一般出生10天后可在患侧的颈部发现硬结,2-4周后,颈部的包块会逐渐变大,可持续发展2-3个月之久,4-8个月时多数包块逐渐消退,直至完全消失,少数颈部肌肉会出现短缩,形成典型的斜颈。
孩子出现斜颈时,一般家长们能够发现孩子的头部常偏向一侧,若不及时治疗,颈部会向对侧上移,面部发育也会不对称,有时候颈椎还可能出现继发性畸形,摸小孩颈部的时候会发现颈部肌肉有程度不一的畸形。
NO.2
斜颈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从胎儿娩出后,就能发现一侧颈部存在一个梭形的肿物,它的方向与胸锁乳突肌方向一致,大部分局限于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主要表现为头向患侧偏斜,面部旋向健侧,患侧面部明显小于健侧,并且颈部的活动受到限制。通过与先天性骨性斜颈,眼性斜颈,耳性斜颈,神经性及精神性斜颈鉴别排除后,对本病即可确诊。
NO.3
斜颈该怎么治疗呢?
1
保守治疗
在确诊的基础上,从新生儿开始便可进行手法治疗。在1岁内进行保守治疗,如推拿、理疗和手法矫正等,70%的患儿可以获得治愈。推拿疗法是我国中医学传统疗法之一,因其安全、简便、经济适用、治愈率高,常被应用于小儿肌性斜颈。传统认为推拿疗法通过推法、拿法、揉法等多种手法,加上拔伸旋转等被动活动手法,将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可以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皮肤和肌肉组织的营养供应,促进肿块吸收,有利于受累肌群的发育,缓解肌肉的痉挛,使肌肉萎缩得以改善,损害的组织得以修复。对于手法操作,要求熟练而正确地使头部向健侧旋转和后伸,每天至少3次,每次矫正30回以上。挛缩的颈部肌肉完全松解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
此外,也可考虑使用激素局部注射、局部电刺激等来治疗斜颈。
2
手术治疗
对于斜颈较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较大年龄的患儿(1~4岁儿童),则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愈早,效果愈好。
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彻底松解胸锁乳突肌组织是手术的关键步骤,除了松解胸锁乳突肌,还要彻底松解肌肉周围组织如腱鞘、筋膜和纤维化条索,从而让患儿头部可以在无张力的情况下正常转动。手术在改善患者头部倾斜和颈部的活动范围方面可发挥极大作用。
NO.4
斜颈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1、术后进食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吃饭时勿哭闹说笑,避免呛咳引起窒息。
2、术后枕颌牵引3天后,改颈部矫形支具固定3-6个月,坚持为患儿佩戴支具,不可随意取下,以免复发。支具内垫软毛巾以防皮肤破损,根据支具固定好的体位保持头向健侧偏斜,下颌向患侧旋。
3、拆除颈托固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防止术后粘连复发的重要措施。
训练前,家长首先按摩宝宝颈背部肌肉使之放松,时间为3min。注意动作轻柔,切忌暴力。牵拉动作应持续而稳定,固定患儿双肩,将患儿头向健侧侧屈,使健侧耳垂接近肩部,缓缓转动头部,使下领接近患侧肩部。维持此动作2-3min,20次/天,持续1-2月。年龄大或挛缩较重的患儿,可适当增加训练次数并延长时间。对面部轻度畸形的患儿,可长期进行患侧肌肉按摩、鼓腮、咀嚼等功能锻炼。
家长固定好患儿身体,双手分别夹捧于患儿头部两侧,注意不要紧压双耳,逐渐用力做拔伸牵引,再以颈椎为纵轴向患侧旋转3-4次,不要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然后一手扶其头部,一手按住患侧肩部,将患儿头部向健侧侧扳3-4次。牵引的主要力量由患侧胸锁乳突肌承受,以使受损挛缩肌肉得到充分的被动伸展。注意动作和缓,不可猛然加力。
4、按时复诊,分别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来院复诊。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爸爸妈妈们如果发现宝宝可能患有斜颈,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记住,谨遵医嘱有益于宝宝早日康复哦!
妇幼健康科普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简介】
门诊地址: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道山路院区2号楼5楼(乘手扶梯至4楼,沿地面标识走楼梯至5楼整形外科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08:00-12:00下午14:00-17:00(冬)14:30-17:30(夏),周六上午08:00-12:00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是集临床和科研于一身的科室,现有医师5人,均具有硕士学位,高级职称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3人,先后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2个。科室主要致力产后恢复相关系列整形美容与小儿各种先天性畸形的诊治。
陈敏建,男,副主任医师,外科学整形外科专业医学硕士。
擅长:
产后恢复相关系列整形美容(尤其乳房与私密整形)、美容外科、小儿整形、面部年轻化和私密年轻化的注射和激光治疗。
社会兼职: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会阴整形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小儿整形学组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整形与美容学分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医疗美容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颅颌面外科分会理事会理事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鼻整形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私密专业委员会委员
汪怡,主治医师,外科学整形外科硕士研究生,从事整形外科近10年。
擅长:
激光美容、产后恢复相关系列整形美容、小儿整形。
社会兼职: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整形与美容分会青年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整形美容分会委员,参加北京中国整形美容馆协会女性生殖整形手术技术培训班。
宋湧,住院医师,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外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整形外科近10年。
擅长:
儿童先天畸形的诊治及小儿色素性疾病的激光治疗,美容外科及产后恢复相关系列整形美容。
魏甄妮,住院医师,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3”整形外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在研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擅长:
急性损伤美容修复、皮肤肿物切除、感染性创面修复、眼整形、耳畸形修复、美容外科、妇科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