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疫”,“糖妈妈”如何控糖?
妊娠糖尿病可谓是孕期“甜蜜的烦恼”
有的人听到它如临大敌
也有的人若无其事
实际上,它的确关系着孕妈妈和胎儿的安危
时下,福州正值疫情防控期
除了做好日常防护之外
“糖妈妈”们还有哪些特殊的注意事项呢?
本期,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医生就为您安排上“宅家合理控糖”小课堂!
饮食合理
准爸妈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段宅家时光,结合以下医生建议,为“糖妈妈”研究个性化食谱,合理控制饮食:
1.粗细搭配:正餐必须要有主食(即谷薯类),建议多样化,粗细粮配比在1:2到1:3之间为宜。
2.适量摄入肉蛋奶及豆制品:补充优质蛋白质类食物,能增强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欲,并增强抵抗力。建议孕中晚期的“糖妈妈”每天保证摄入一个鸡蛋、两袋牛奶(可选用低脂奶400-500ml左右)、禽肉或畜肉一两、鱼虾(如七八个中等大小的虾或三块带鱼)、豆腐一块。注意不吃肥肉,禽肉不吃皮。
3.果蔬类:每天摄入新鲜蔬菜500g左右,尽量保证餐餐有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水果建议每天200g左右,可以选择苹果、梨、橘子、柚子等(限于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妈妈”)。
4.控制油脂的摄入:每日用油量建议每日每人两汤勺,选用植物油,避免各种油煎、油炸食物。
5.少量多餐:少量多餐可以减少血糖波动。在3次正餐基础上增加2~3次加餐,正餐可以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加餐可以选择水果、乳制品、坚果、全麦面包、杂粮包等,避免食用精制饼干、蛋糕等。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妈妈来说,不要延误进食,更不要刻意节食,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6.适量饮水:每天饮水1500-2000ml左右。建议选择白开水,不宜选择含糖饮料、果汁等。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有助于维持血糖平稳,孕妈妈们如果没有不宜运动的情况(如:心脏病、肺部疾病、高血压、阴道出血、前置胎盘、早产风险、宫颈环扎术后等),建议每天正餐半小时后在家中散步20分钟。疫情下,居家锻炼时需保持空气流通,运动方式可选择室内踏步走、孕妇保健操、上肢运动等。
监测事项
居家期间,孕妈妈们的生活习惯有所改变,需要更加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并做好孕期监测与血糖监测。
1.孕期监测:要注意监测体重变化、血压情况,同时关注胎动及有无腹痛、阴道出血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血糖监测:特殊时期,生活习惯的改变意味着规律的饮食和运动也被打乱,因此应该加强血糖监测。可使用微量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监测期间可进行网上问诊,咨询专业医师。
血糖、体重控制目标
“糖妈妈”经过饮食、运动管理之后,如果空腹及餐前血糖小于或等于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或等于6.7mmol/L,即达到了控制标准。如果血糖监测中出现有一半以上的血糖值均升高,血糖值波动幅度较大,或经调整饮食及运动管理后仍无明显改善的情况,应及时找相关专业的医师求助,考虑进行胰岛素治疗。
在监测血糖的同时,糖妈妈还应监测自己的体重变化,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即可。正确的体重测量方法应满足同时、同秤、同条件。
同时:每周固定时间,建议可以选一周内特定某日的早晨起床时间。
同秤:选用同一个体重秤,放平固定,减少不同秤之间可能存在的误差。
同条件:空腹,排尿排便后,尽量少穿衣服称量,得到净体重。
若体重增长超过0.5Kg/每周,或出现体重下降,应及时找医生进行评估。
情绪调整
过分紧张和焦虑也会影响血糖水平。“糖妈妈”要尽量放松心情,居家时多做一些令自己愉快的事,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高血糖有所担忧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过度的担心非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造成心理危机,导致血糖波动。因此,“糖妈妈”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宝宝最好的胎教!
管住嘴、迈开腿、放宽心,作息规律,劳逸结合,睡眠充足,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和小宝宝哟!
建议“糖妈妈”及时到专业的妊娠期糖尿病门诊就诊,寻求个性化的专科指导,并进行规范化管理,保障母婴安全。
妇幼健康科普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围产营养科简介】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1996年即开设妇女营养科,开展女性全生命周期营养咨询、干预工作。2009年成为卫生部围产营养示范点,是我省第一家设立围产营养专科的妇幼保健机构,并获得全国围产项目优秀单位荣誉。现已发展为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集产科医生、营养师、内科医生、专科护士的专业技术团队。采取分级式营养管理模式,普遍指导+重点人群“一对一”个体化指导,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为孕妈提供全周期、连续性的个体化营养方案定制。现有门诊诊室2个(涵盖妊娠期糖尿病、孕前体质指数异常、孕期体重增长异常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特殊人群的诊疗),体成分与营养评估诊室1个,骨密度筛查与糖尿病营养教育室1个,年诊治患者近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