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毫无察觉,慢性肾脏病容易盯上谁?早期症状一览表,快对照!
现代年轻人常常把“养生”挂在嘴边,但对于损害健康的事却也没少干:不爱喝水,爱饮料;不爱清淡饮食,爱腌制食品,熬夜更是家常便饭,这些行为真的非常伤肾!
有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大概是10.8%,也就是每10人里就有一位是慢性肾病患者。
而肾脏,又是“沉默”的器官,没有痛觉神经,早期的症状与不适感不明显,导致部分患者较快发展到肾衰竭,除了给自身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早期筛查对于慢性肾脏病防治来说意义重大。
了解慢性肾病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可以对慢性肾病的发生起到警示作用!
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首次正式提出了慢性肾脏病的定义,较之前的肾脏病诊断标准要简化许多。
慢性肾脏病的确立标准:1.肾损害(病理,血,尿,影像学异常≥3个月;2.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持续时间≥3个月。
也就是说,无论是血检异常,或者尿检异常(比如说蛋白尿、血尿等),或者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者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者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符合其中一点,就诊断为慢性肾脏病。
●水肿
水肿是肾脏病特征性的表现,也是患者到肾内科就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水肿最常见两个部位:组织疏松的部位比如眼睑、面部水肿;位置低的部位比如下肢水肿。
●尿中有泡沫
尿中泡沫不一定都是蛋白尿和糖尿,但严重的蛋白尿和糖尿会出现泡沫尿,发现泡沫尿一定要去医院查尿常规。尿中少量蛋白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肉眼也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尿血
少数严重的血尿,肉眼就能看出来,像“洗肉水”一样。还有一些情况,尿液呈暗红色或者酱油色,一般见于急性肌溶解或者急性溶血。大多数情况是,尿中只有少量的红细胞,肉眼看不到,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称“镜下血尿”。
●高血压
尤其是年轻人高血压,首先要怀疑肾脏出了问题。肾脏受损后出现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年轻人,所以,许多年轻人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大。
●血肌酐增高
轻、中度的血肌酐升高是感觉不到的,只要抽血检查才能发现。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下降。
●尿量改变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在1500ml左右,尿量少于700ml叫尿量减少,少于400ml叫少尿,少于100ml叫无尿,大于2500ml称多尿。正常成人夜间一般不排尿,如果习惯性的每晚起夜2-3次或更多,而且夜间尿量大于24小时总尿量的1/3,称夜尿增多。
●尿频、尿急、尿痛
合称尿路刺激征,是尿路感染的特征性表现,常见于已婚女性。
●脸色苍白
比较严重的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后就会出现肾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等。而且贫血的严重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一致。
●肾脏缩小
肾脏萎缩也是感觉不到的,都是体检时发现的。正常肾脏长10cm,肾皮质厚1.5cm。如果肾脏小于9cm,或者肾皮质小于1.2cm考虑出现了肾萎缩。
●骨质疏松、反复骨折
肾功能受损后,出现缺血钙、高血磷、骨质疏松,严重的骨质疏松反复发生骨折。
一、血常规
血红蛋白: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红蛋白下降提示可能出现肾性贫血。
白细胞:如果处于明显升高状态,提示人体处于感染状态,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会加重对其肾脏的损伤。
二、尿常规
1)尿蛋白:化验单上表现为“+、2+、3+”等,说明肾脏可能出现损害;
2)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0.15g,说明肾小球滤过出现问题,不容忽视;
3)尿微量白蛋白:蛋白尿是肾脏发生疾病的标志,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最常见的现象和判断依据之一。
4)管型:管型是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的成分,管型尿的出现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代表肾小球或肾小管存在损害。
三、肾功能
肾功能检查又分肾小球功能检查和肾小管功能检查,肾小球功能亦即肾小球滤过率,一般通过检测内生肌酐清除率来实现,内生肌酐清除率是一项较为简便而准确的肾小球功能评价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越低,提示肾功能越差。肾小管功能检查包括近端小管功能检测和远端小管功能检测,前者包括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测定,尿氨基酸测定,尿溶菌酶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测定,β2-微球蛋白测定;后者包括尿比重和尿渗透压测定,自由水清除率测定、尿浓缩稀释试验等等。慢性肾脏病确诊后,肾功能检查是评价慢性肾脏病的严重程度、进展速度和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四、肾脏彩超
肾脏彩超能探测肾脏形态、大小(肾脏是否出现萎缩)、位置(肾下垂)、肾脏的实质性和异位病变:如肾实质变薄、肾肿瘤、肾囊肿、肾脏脓肿、肾盂结水、肾结石等。间接反映肾脏受损情况,为临床医生判断肾脏病变提供可靠直观的依据。
一、健康人群
1·每天饮水2.7升,约12杯,白天约每小时1杯水
2·控制体重,必要时减肥
3·饮食均衡,吃健康的食物
4·减少盐的摄入
5·保持血糖、血压、胆固醇的在正常范围
6·经常锻炼
7·不抽烟,少饮酒
8·避免服用肾毒性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成分不明的中草药等)
二、慢性肾病患者
在做到健康人群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
1、根据医嘱通过药物治疗,听从医生安排定期复诊检查;
2、做好日常病情监测;
3、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个人血压、血糖等变化及身体突然的不适症状,如有发生及时就诊。
肾病风湿科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风湿科成立于1995年,由肾病、风湿专科、专家门诊、住院病区、血液净化中心、腹膜透析区组成,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
肾病风湿科医疗技术雄厚,目前拥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科室注重人才建设,积极参加国内外专科学术会,不断提高疾病诊治水平,科室多年来,不断探索进取,在诊断水平、治疗手段、预防疾病复发等方面保持地区先进水平。
本专科治疗以中西医并重,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开展了慢性肾衰的中药结肠透析疗法、慢性肾脏病(CKD)中医营养饮食整体疗法、慢性肾脏病养肾排浊中医一体化疗法等方法;另一方面也注意借鉴国际上治疗肾脏疾病、风湿结缔组织病的标准方案,丰富治疗手段,提高临床疗效,积极开展各种业务,大量开展肾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各种血液净化(包括CRRT)、腹膜透析等专科技术。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及风湿类疾病方面具备专科特色优势,为广大肾脏病及风湿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肾病风湿科林碧莹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行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