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节来临,网红生发液该不该囤?管不管用?指南来了!
双十一临近,社交平台年轻人直呼购物清单想要“抄作业”,在比较火热的由达人给出的清单中,“生发剂”作为其中一个单品,被不少网友列为必买项。
在当代年轻人中,头发多已然成为一种“炫耀”资本。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有超过2.5亿人正饱受脱发的摧残,整体发病年龄有所提前。换句话说,平均每6个人里就有1人存在脱发问题。长大了,也“秃”了,因此脱发已成为时下人们最有共鸣的话题之一。引起脱发的因素纷繁复杂,要真正解决脱发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脱发的原因。
脱发是一类以头部毛发减少为特征的疾病。
脱发一般分为生理性脱发和非生理性脱发。头发生长呈周期性,包括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正常情况下,头发在长期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进入退行期和休止期,出现生理性的脱落。由于进入退行期与新进入生长期的头发处于动态平衡,故能维持正常的发量。
通常每人每天会掉落50-100根头发,这种由于头发到达正常生长周期中的休止期而脱落的现象称之为生理性脱发。若头发每天脱落数量超过了100根,头发生长动态平衡通常就被打破,头发会变得稀疏,甚至秃头,不仅影响容貌,还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这种头发大量异常脱落导致头发稀疏或发际线后移等严重影响患者外表形象的现象称为非生理性脱发,亦称病理性脱发。
按照发生的主要原因,非生理性脱发可以分为五类:
👉雄激素性脱发(又称脂溢性脱发、男性脱发,俗称“谢顶”);
👉免疫缺陷性脱发(斑秃,俗称“鬼剃头”);
👉损伤性脱发(由于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造成;
👉营养异常性脱发;
👉药物性脱发(常发生于癌症病人的化疗药物治疗过程);
而按照毛囊开口情况,病理性脱发又可分为非瘢痕性脱发(如雄激素性脱发、斑秃、机械损伤性脱发、拔毛癖等)和瘢痕性脱发。
其中,脂溢性脱发是非生理性脱发最常见的种类,占比达90%左右,主要与体内睾酮、5α-还原酶和双氢睾酮水平及毛囊雄激素受体敏感性密切相关,遗传、精神压力、头皮微循环等也会对其造成影响。
此外,还有常见的女性脱发,主要是由于产后、围绝经期、口服避孕药等原因引起的内分泌失调,主要表现为头发整体稀疏,严重者头顶会全部脱光。
很显然,并不都是。如果每天脱落的头发数量在150根以上,连续超过1个月以上且没有停止的迹象,部分区域出现明显稀疏时,就可能是病理性脱发,得需要及时就医了。
不同类型的脱发治疗方式不完全相同,专科医生会通过皮肤镜检查、血生化检查等方式综合判定、区分脱发的类型。
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治疗(口服非那雄胺等、低能量激光、微针、外用米诺地尔酊等)和手术治疗(毛发移植)。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雄激素性脱发、同样是外用米诺地尔酊,男女外用也存在浓度的差别。
接受治疗期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服药期一般长达半年以上,不要随意增减药量。
如果抗拒上述治疗方式时,也可以考虑发妆,即佩戴假发等。
不少病患热衷于搜罗五花八门的偏方、验方,自己尝试之余还会大方地分享给其他人,但往往容易误入歧途,加重了疾病的进展,因此要尽早走出误区、及时止损。
误区一生姜涂抹头皮能生发
相信很多人都做过类似的尝试,但实际上姜片涂抹头皮并不适用于脱发患者,如早期斑秃患者,如果头皮中还存在部分有生发可能的毛囊,用姜片反复摩擦,反而容易造成毛囊的坏死,人为地引起毛发的继发脱落和二次伤害,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误区二多食黑芝麻能生发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吃芝麻、核桃可以生发的说法,甚至还有商家打着黑发、生发的旗号出售芝麻丸等食品。但芝麻、核桃等坚果油脂含量大,吃多了只会引起肥胖,对生发并没有作用。
误区三迷信精油或生发液
市面上一些防脱产品或者生发产品,比如生发液、精油等,可能含有促进毛发生长的成分,但作用有限,并不能达到治本的功效。此外,市面上号称可促进毛发生长的保健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缺乏有效的临床证据,不要盲目轻信,长时间服用可能还会引起肝肾功能受损。
误区四:轻信“白发转黑”
除了生发,网络上甚至还有“白发转黑”的各种所谓的“秘方”。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正常的生理性白发一旦生成,是自然衰老的生理现象,没办法转黑。
脱发高危人士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对头发的护理,可以预防脱发现象,缓解脱发症状。
放松心态,保持心情愉悦:男性脱发年轻化与压力过大、睡眠不充分等因素密不可分。压力大,长期紧张、焦虑、疲劳导致睡眠质量差,会加重脱发。放松心态,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改善脱发状况。存在男性脱发遗传同素的父母应学会帮助子女缓解压力。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睡眠充足,生活规律:每晚保证7-8个小时的充足、高质量睡眠,也是防止与减少斑秃与精神性脱发的重要对策。
避免暴晒:夏季要避免日光暴晒,在室外游泳、日光浴时要注意防护。
减少染发烫发次数:间隔时间至少3-6个月。
不要长久戴帽子,绑头发时不要太用力,不要常梳发髻、马尾等紧束的发型。
远离烟草:吸烟已经被认为是引起脱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不要长时间上网、玩游戏:每天平均使用电脑时间越长的男性越容易脱发,这与神经过度紧张有关。
合理饮食:品种多样化,保证荤素搭配、粗细粮兼顾,宜低脂、低盐、低糖,适当多吃些蔬菜、水果,特别是应保证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鸡蛋、牛奶、鱼类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摄入,这对保证头发营养的供给至关重要。
科学、适度洗发保持头部与头发的卫生,科学合理地洗头发,是养发护发、减少脱发的重要方法。洗头发不宜过勤,一般每周2-3次即可。洗发水温以40摄氏度为宜,洗发时轻轻按摩头皮,既能清洁头皮,又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
洗头应根据自己发质的类型,不要用脱脂性强或碱性洗发剂,选择市售有品质保证、对头皮和头发无刺激性的天然洗发剂。最好不要长期使用同款洗发剂。洗完头发后,最好是自然晾干或用毛巾拍干。如果使用电吹风机,要注意温度不能太高、距离不要过近(通常不少于20cm),以免伤发。
常梳头,最理想的是选用黄杨木梳,既能去除头屑、增加头发光泽,又能按摩头皮,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推拿按摩头部将双手放在头顶,用食指和中指在头皮上划圈按摩头皮,依前额、后颈、两颞部顺序按摩,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左右,可以起到预防脱发的效果。
最后,叨一句,针对有脱发的家族遗传,男性遗传几率比较高,80%以上都会男性都会被遗传,女性相对来说低一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稀疏、变白都是自然规律,所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接纳人体的变化,和解万岁!
医生简介
何斌
副主任中医师
皮肤科美容主诊医师
擅长: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银屑病、损美性皮肤病等诊断治疗,熟悉祛斑美白、瘢痕修复、紧致毛孔、脱毛等激光美容操作。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行挂号!
来源|皮肤科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