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社出版! 中山六院胡品津团队联合主编《临床小肠病学》!
日前,由我院消化内科胡品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钟捷教授担任主编,来自全国多所大学医院专家联合编写的学术专著《临床小肠病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当我收到这一专著终稿时,首先就被封面上“临床小肠病学”这一命名所吸引,因为迄今为止,中外专著中小肠疾病多以较小的篇幅和内容,被列入胃肠病学或胃肠与肝脏病学之中,或是以主要小肠症状为题的专论,与一门独立的学科似乎尚有距离。因此,对这部临床小肠病学(学,-ology)充满好奇。
首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欧阳钦教授
胡品津指出,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生理功能的复杂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小肠一直都是医学研究的盲区;小肠疾病也因检测手段的匮乏及结果的不确定性,成为诊断、治疗的难点。
21世纪初,小肠胶囊内镜、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相继问世,随着CT和MR小肠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人们终于可以完整观察到整个小肠,小肠疾病方面的诊断和治疗也因此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
尽管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相比于胃和大肠,总体而言,小肠疾病较为少见。然而,近20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明显增加,随着炎症性肠病研究的深入,人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诸多小肠病变。
因此,国内临床医师积累了丰富的炎症性肠病及诸多其他小肠疾病的临床经验,关于炎症性肠病和各种小肠疾病的研究报道亦不断增加。
然而,胡品津表示,既往小肠疾病的专著寥寥无几,立足于现代认识水平编写的小肠疾病专著更是屈指可数。
基于以上先创,加之考虑到系统介绍先进成果和全面汇总成熟经验的迫切需求,历时2年,《临床小肠病学》一书几易其稿,终得问世。
学术专著简介
《临床小肠病学》篇幅近百万字,兼具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全面涵盖了小肠疾病和系统疾病累及小肠的各种问题,对小肠并发症和特殊治疗亦有着深入阐述,同时引进了小肠疾病一些宏观、微观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不乏近年来始为人知的病种。
据介绍,本书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篇简要概述小肠的解剖生理基础。
第二篇详细介绍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反映近代小肠检查手段的进展和先进成果。
第三篇由11章构成,力求覆盖目前已认识的各种小肠疾病,近60种之多。既包括常见病,又包括少见病、罕见病;既包括以肠道(主要是小肠)为唯一或主要靶器官的疾病,还是又包括其他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的小肠累及。
第四篇汇总了小肠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第五篇翔实交代小肠疾病的特殊治疗方法。
该书适合消化专业工作者查阅参考,也适用于肠病相关多学科协作医师应用参考,更可作为消化内外科医师和医学院学生的案头卷或教科书。
胡品津也表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书质量、以供再版时修改润色,也恳请各位读者、专家提出宝贵建议及意见。
祝贺胡品津教授小肠疾病团队!
主编介绍
消化内科胡品津主任医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大资深名医。医疗总监、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
学术任职:亚洲炎症性肠病学会前任主席,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前任组长。《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主编、《内科学》第七版副主编、主持制定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
国内消化内科领域著名专家。曾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主任。曾主持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奖三等奖、教育部提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终审:朱昌平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
图/图蜗创意
✦
推荐阅读
✦
►中山六院党员代表热议二十大
►一图速览二十大报告
►【答个疑】肛门指检有什么用?
下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