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 几款汤谱“费尽心机”,只为不错过每一个进补黄金期!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为冬三月之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长,在秋冬进入敛藏状态。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饮食上宜加强营养,增加热量。初冬时节饮食宜温或平性,忌寒凉,以清补或平补为主,不宜急补,适当配以滋阴润燥之品,以免上火。
01
0
鳄鱼肉南北杏陈皮瘦肉汤
材料:鳄鱼肉25克(干品),山药15克,南杏15克,北杏10克(去皮、尖),陈皮3克,瘦肉100克,蜜枣1枚,食盐适量。
烹调:瘦肉飞水,上料同放入汤锅内,加适量清水,煲1小时,以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肺气,祛痰止咳,常用于体虚久咳、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缓解期人群调补身体。
淮山莲芡猪横脷汤
材料:怀山药30克,莲子20克,芡实20克,猪横脷1条,生姜3片,红枣3枚(去核),食盐适量。
烹调:猪横脷飞水切块,上料同放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煲1小时。
功效:健脾开胃,补肺固肾,用于调理脾虚面黄、食欲不振、汗多、大便烂。
鲍鱼大枣鸡汤
材料:鲜鲍鱼100克,土鸡150克,生姜1片,红枣5枚(去核),枸杞子5克,食盐适量。
烹调:鲍鱼切片,鸡肉斩块、飞水,上料同放汤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煲2小时,以盐调味即楞。
功效:滋阴养血,补益肝肾,用于调理肝肾不足、气血不足所致头晕乏力。
#
柏子仁圆肉大枣茶
食材:柏子仁10克,桂圆肉3-5粒,大枣2枚(去核),浮小麦15克。
烹调:上料加适量清水煮15-20分钟,隔渣饮用即可。
功效:养血安神,宁心敛汗,有助于缓解气血不足所致心烦失眠、汗多、乏力、心悸等不适。
02
0
霜染万物,冬之伊始
立冬时运动应以和缓的运动为主,养阳气,使阳气潜藏,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不适宜做太剧烈的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佳,出汗过多会违反冬季收藏的规律,从而损伤阳气。
功法:正坐,盘坐。两手由体侧提到胸前,手心朝上,两臂随后缓缓落下,头转向正前方,两手臂再重复上述动作,头转向右,动作相同,左右相反,各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主治:胸胁积滞,虚劳邪毒,腰痛不能俯仰,咽干,面色无华,胸满呕逆,头痛,颊肿,目赤肿痛,两胁下痛引小腹,满闷等。
03
0
冬季天气寒冷,寒邪易伤阳气,人体容易受凉感冒。人体正气充足,邪气方无可乘之机,才不容易引发疾病。故而入冬后可艾灸大椎、风池、气海。
大椎定位: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池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平风府穴。
气海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大椎为诸阳之会,有升阳、益气、退热、补虚的功效,能疏解外感邪气。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穴位,
有疏风解表、平抑肝阳、清利头目的功效,善治感冒。
气海是养生保健要穴,
有扶正固本、培元补虚的功效。立冬时节艾灸大椎、风池、气海,可御寒抗病,增强体质,防治入冬后体虚、易感冒。
保健黄金期到来,祝大家都能从饮食、作息、保健中,为身体积蓄能量,健康快乐过冬!
来源|治未病中心彭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