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退烧需谨慎!宝宝退烧3大误区及3大正确处理措施,建议保存!
关注我们
育
儿
宝
典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退烧方式都适合孩子,一些有严重副作用、可能不小心就会将孩子拉入危险境地。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退烧方式都适合孩子,一些有严重副作用、可能不小心就会将孩子拉入危险境地。
前段时间,小编看到央视曝光了关于退烧不良影响的新闻,据报道有些退烧方式可能会导致儿童死亡,因此不建议使用。
常见的3个错误退烧方式
No.1
捂汗退烧
“吃点药,捂一会,等汗出来就不烧了。”
“吃点药,捂一会,等汗出来就不烧了。”
不少家长遇到孩子发烧都会用
“捂”
这一招,一些人觉得孩子发烧同时还会伴有怕冷,因此
给孩子穿多点、盖多点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
,只露出一个憋得红彤彤的小脸蛋。
其实
捂汗会导致孩子体温过高
,特别是1岁以内的孩子,更是容易患上“捂热综合征”,导致脱水、缺氧、昏迷等严重后果。
“捂热综合征”,导致脱水、缺氧、昏迷等严重后果。
No.2
酒精退烧
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烧需要散热,用酒精擦身可以帮助降温。实际上这种方式
发烧需要散热
用酒精擦身可以帮助降
不仅降温效果有限,而且可能让宝宝感觉更加不适甚至造成危害。
广东曾有一对父母用工业酒精给孩子退烧,结果导致孩子酒精中毒,送往医院不治身亡。
No.3
灌肠退烧
灌肠,顾名思义,通过把药物注入直肠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比较适合喂药、输液困难的小宝宝。
但风险也较大,如果
操作不规范,或者用药错误,轻则损伤粘膜、肠道,重则危及生命。
在很多乡镇、小诊所还在流行这种退烧方式,建议大家带孩子去大医院就诊,毕竟孩子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科学的退烧方法
No.1
家庭护理退烧
其实宝宝出现发热症状不一定马上要去医院,采用科学的家庭护理、注意观察宝宝状况即可,居家护理注意以下6点:
①注意
散热,开窗通风
,保持房间温度适中;
②孩子
衣服不要穿太多,帮助宝宝散热
。注意,如果患儿体温上升期出现寒战怕冷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宝宝穿点衣服适当保暖;
③
温水擦浴
,只适用于宝宝觉得热的时候。如果宝宝处于高热持续期或者体温下降期,也不排斥擦浴,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试试看;
④让宝宝
充分休息,补充清淡、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
⑤发烧时
多喝水,可以帮助孩子通过多发汗、排便、排尿来增加散热
,起到降温的效果。另外,足量喝水能够帮助孩子预防脱水,也能促进退烧药达到预期的退烧效果;
足量喝水能够帮助孩子预防脱水
⑥
密切观察
,定时测量体温,必要时应及时就诊。
No.2
口服退烧药退烧
宝宝腋温或耳温大于38.5℃时,精神状态也不好,要及时口服退烧药。服用退烧药主要为了
腋温或耳温大于38.5℃时,精神状态也不好,要及时口服退烧药
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以便宝宝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保存能量对抗疾病
。高烧时,退热药还能预防可能因高热引起的高热惊厥。
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退热药,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注:退烧药用量为mg,即mg/Kg/次。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有
效、副作用最小的退热药,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注:退烧药用量为mg,即mg/Kg/次。
☞
☞
3个月以上的宝宝:
3个月以上的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比较温和,副作用小,一般作为
首选的退烧药。
☞
☞
6个月以上的宝宝:
只服用
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效果不明显时
,可以考虑选择布洛芬。
No.3
及时就医,不拖延
退烧药不能治病,只能缓解症状并防止热性惊厥的出现
,所以当宝宝年龄太小,或症状比较严重,不适合在家自行处理和观察,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来针对性治疗。
遇到宝宝发烧时,家长不要过于担忧焦虑,
最需要做的就是记录宝宝的体温变化、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与状态
,以备就医时可以有条理地向医生详细汇报孩子的情况。
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就诊?
1、
3个月以下
的婴儿,有发热时先至医院就诊评估原因。
2、
3个月以上
的孩子发热,
不伴有其它系
统症状,
即建议所有「无其它症状仅表现出发热(无症状发热)」的儿童,应当在24~48小时内检查尿常规+尿培养;如果是具有以下情况之一时,越早检查越好:
✔<24月龄的女孩
✔<24月龄且未行包皮环切术的男孩
✔<6月龄且已行包皮环切术的男孩
✔任意年龄儿童,伴既往有泌尿道感染史、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病史
✔任意年龄儿童,伴发热时间>48小时
✔任意年龄儿童,伴体温>39℃
3、发热期间监测孩子的状态,
出现严重疾病的征象
,比如嗜睡、颈僵硬、精神状态不好、出现皮疹、反应活跃水平下降、液体摄入量下降一半、尿量减少一半,或其它家长觉得异常、超过自身常识的表现,及时就诊。
嗜睡、颈僵硬、精神状态不好、出现皮疹、反应活跃水平下降、液体摄入量下降一半、尿量减少一半,
孩子退烧的常见问答
01、问:发烧对身体有害吗?
01、问:发烧对身体有害吗?
答:发热本身对身体无害。
答:发热本身对身体无害。
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发烧的原因才是需要家长重点关注的。
02、问:有家长在担心小孩出现高热昏睡,而不让小孩入睡。
02、问:有家长在担心小孩出现高热昏睡,而不让小孩入睡。
答:该休息还是休息。
答:该休息还是休息。
因为体温升高,要么哭闹不安,要么不舒服而睡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服用退热药,出汗后体温降至正常,仍表
现出各种的疲倦感就说明真正的严重,就需要马上看医生。
03、问: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吗?
03、问: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吗?
答:不一定。
答:不一定。
大脑内有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
04、问:我小孩发热很高、很反复、很难退热、体温老是持续在37°C、甚至38°C以上,疾病会不会很严重?
04、问:我小孩发热很高、很反复、很难退热、体温老是持续在37°C、甚至38°C以上,疾病会不会很严重?
答:不一定。
答:不一定。
许多病毒性、预后非常好的但就是很难退热的疾病,如幼儿急疹,病情都不严重。
05、问:38.5℃以下可以服药退热药吗?
05、问:38.5℃以下可以服药退热药吗?
答:可以,但要根据具体情况。
实际上,发热只是疾病表现的症状,而用退热药是为了让孩子舒适一点,孩子发热时除了关注体温,最主要是关注孩子的精神、饮食状态。
体温在38°C以下,小孩精神状态比较好可以不用退热药。如果孩子发热时状态不好,体温在38°C至38.5℃之间也可以考虑用退热药。
06、问:宝宝发热了,想去看医生,已经给宝宝吃了退热药,退烧后再去看医生,会影响医生判断病情吗?
06、问:宝宝发热了,想去看医生,已经给宝宝吃了退热药,退烧后再去看医生,会影响医生判断病情吗?
答:完全不会影响医生的判断。
如果高热,可以先在家服用完退热药等体温稍微退下,再去看医生;也请将这一点告诉自己的长辈们,长辈们最容易手忙脚乱,一紧张有时候会发生很多意外的事情。
07、问:小孩发烧会烧坏脑子、烧成肺炎吗?
07、问:小孩发烧会烧坏脑子、烧成肺炎吗?
答:1、发热只是人体受到病毒细菌入侵或者是接种疫苗后的一种正常保护性反应,
除非是罕见的41℃以上的超高热,否则发热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反而有助于提高机体低于病原菌的能力。引起发热的原因才是更需要关注的,肺炎和脑炎都可引起发热。
引起发热的原因才是更需要关注的,肺炎和脑炎都可引起发热。
2、发热多少度,并不能说明病情的轻重,也不能预判疾病的趋势;孩子的精神状态远比体温更能准确反映病情。
孩子的精神状态远比体温更能准确反映病情。
08、问:小孩额头冒汗,背颈却凉,到底该保暖还是散热?
08、问:小孩额头冒汗,背颈却凉,到底该保暖还是散热?
答:同样的温度,表面的湿度不一样,被人感知到的就会不一样。
小孩出汗,由于皮肤上存在液体,会加重人“冷”或者"凉"的感觉,及时擦干身上的汗、避免再次受凉就可以,没必要再添加衣服。
09、问:如果小孩服用退热药后出现呕吐,能不能再服退热药和服用多少?
09、问:如果小孩服用退热药后出现呕吐,能不能再服退热药和服用多少?
答:
答:
如果服药后立即呕吐全部退热药,可以按照原来的用量补服用一次。如果服药后15分钟就出现呕吐部分退热药,可以按照原来用量的1/2来补服用一次。
往期精选
♥10000+妈妈都在看
注意!日常这8种饮食习惯很伤孩子的胃,很多家长天天在做!
愁!宝宝有痰咳不出,怎么办?这4个方法最有效!
儿童居家保健和康复训练——运动障碍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我们的目标是促进或改善儿童生长轨道,
成为控制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给予关心、赋予耐心、拥有爱心,
与您共同守护孩子成长!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
我院儿童保健科专科特点:关注出生正常的宝宝,为抚养人提供专业指导,促进儿童的全方位发展;关注出生时具有高危因素、早产或出院后宝宝,对发育偏离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对孩子从体格、营养、心理及智能等进行评估及多元干预指导,为抚养人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儿童营养与过敏门诊、生长发育门诊、高危儿/早产儿门诊、学习困难与言语障碍门诊、发育行为心理门诊、新生儿保健门诊、普通儿保门诊,与康复科联合开展儿童康复,开展项目有发育迟缓、脑性瘫痪、言语与语言障碍、构音障碍、斜颈、脊柱侧弯、等儿童康复治疗。若有需要请到儿童保健科就诊咨询。
No.1
何素健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儿童保健科负责人
•擅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母乳喂养促进、高危儿/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及营养管理,营养不良、喂养困难、儿童矮小、性早熟等疾病诊治;以及儿童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儿童发育行为心理偏离干预。
黎常红
•副主任医师
•擅长: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诊疗,早产儿低体重儿/高危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监测评估,儿童身高促进,性发育异常,行为发育异常:孤独症、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睡眠问题、语言问题等。
No.1
王旭
•副主任医师
•擅长:儿童生长发育评估,营养性疾病(铅中毒、钙缺乏、锌缺乏、铁缺乏、营养不良,食物过敏),性早熟、矮小症的诊疗。
雷烨铭
•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儿童营养性疾病、食物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喂养困难、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干预与治疗。
朱霞霞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儿童喂养与营养、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儿科常见病诊疗等。
门诊地址:新华路48号总院5号楼1楼儿童保健科
咨询电话:020-62903404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服务号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