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危急显担当——护理团队“10.03”抗疫记实
国庆佳节,本是举国同庆的日子,但新冠疫情的悄然降临让江油这座小城一时被疫情的乌云笼罩,繁华的城市顿时悄然静默。与千家万户静默的景象截然相反的是——江二医的灯火通明,医护人员的日夜奋战。
护理部作为战“疫”排头兵,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全院护理力量参战。在两个星期的驻点和入户核酸采集中,她们为大家、弃小家,涌现了大量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关键时刻,护理部副主任杨梅带领85名护理人员征战外围。十余个焚膏继晷的日夜,封控与管控区域平面图烂熟于胸,白天组织协调、在外征战,夜晚复盘推演、排兵布阵。嘶哑的声音,通红的眼睛,打得发烫的手机,源于每天平均300多个,最高一天多达700多个电话,她和7名护士长们度过了一个个夜不能寐的夜晚。驻点和走街串户的护理人员顶住巨大的压力,在漫天星辉的照拂下,在秋日虫鸣的陪伴中,85名护理人员和采集队其他人员走街串巷,攀爬楼栋。酸痛肿胀的膝盖见证了他们巨大的工作量,每天攀爬200多楼栋,入户12000多家,采集量达21000多名。
10月3日,7名护士长分区域包干,对封控区、管控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日与卫健局、三合镇政府、社区、医长和外援队长等进行交流沟通,提前对采集时间、采集人员、采集地点、采集要求进行统筹安排,同时负责各点位的院感监督工作以及每日的数据汇总,工作复盘,不断优化采集流程。
10月9日,为提高核酸标本转运速度,杨梅与7名区域组长对前期标本采集全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结合采集要求及现状,优化采集流程,制作《三合镇封控区(管控区)核酸标本交接单》,协调三合镇政府、社区积极配合,新流程运行后,标本转运全过程突出了“快、准、严”,大大提高核酸检测效率。截至10月15日,85名“参战”人员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全员核酸采集任务,取得了这场艰辛而使命光荣的阻击战的胜利。
10月3日,三合镇多处被划分为高风险区域,临时负责院内护理管理工作的大外科护士长严丹和护理部干事倪晓梅积极协调各方事宜,处理难题上百件。医院紧急成立综合过渡病区,见习护士长王华勇挑重担,上午接通知,下午16:30需投入使用。
时间紧、任务重,为尽快将堆积在急诊科需住院的病人收入院得到及时诊治,大外科护士长严丹立即在微信群发出“搬家倡议书”,倡议一出,各病区护士长积极响应,不计得失,出人、出物、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综合过渡病区如期投入使用,迅速为医院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安全、牢固的防护大门。
10月4日,疫情形势变得更加紧张复杂,普外科因出现多名红、黄码人员,被临时管控。普外科护士长王小洪带领仅余的7名护理人员无惧病毒威胁,坚守岗位,用医者的爱心与勇气抚慰病人烦躁的心情,守护着管控病区的平安。急诊医学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防护提级,全体着二级防护开诊。急救电话和咨询电话成为了广大市民的热线,日均咨询量达481次,最高峰达628次,封控区、管控区、急危重症患者出诊次数最高达23次。血透室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为高风险地区的患者专人治疗,护士们主动请缨,一直坚守最危险的岗位,有时防护服一穿就是8、9个小时,下完机全身被汗水湿透。
哪里有需要、有期盼,哪里就有党旗高高飘扬;哪里有困难、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10月5日,综合过渡病区风险高,需安排一位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的护士长去管理,还在哺乳期的共产党员、护士长罗沉香临危受命,毅然担负重任。她带领护理人员团结一心,专业上互相补位,克服人员少,工作时间长,物资设备短缺等困难,连续收治60余名患者,包括大面积烧伤、脑出血、急性脑卒中溶栓取栓,先兆流产剖宫产,消化道大出血,呼吸衰竭,心梗,酮症酸中毒,感染性休克等病种,处置护理到位,无不良事件和纠纷发生。
10月6日,封控区入院的病人越来越多,医院审时度势,决定再增设一个过渡病区。在人员紧张、院内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共产党员、护士长罗永蓉主动请缨进入新病区,积极配合大科护士长严丹开始了紧张有序的筹建工作。共产党员、老护士长彭玉梅迎难而上,与抽调的3名护理人员一起驻守,确保了10月7日新病区正常运行。
大难彰显大爱,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体护理人员秉持南丁格尔精神,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其中有怀孕7周依然奋站在血透室的杨柳,休保育假主动要求返岗的麻醉科护士杨红,坚守一线,把孩子寄托在乡下的“狠心妈妈”及每一位鏖战在护理岗位上的护理人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位护士用无私付出,筑牢疫情防控底线,向江油人民递交了一份出色的抗疫答卷。
撰稿:倪晓梅
校对:李晓炜
精彩回顾
“愿检尽检”核酸采集点搬家啦!
我院午间门诊正式开诊啦
江油首家【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啦!
【互联网医院】就医高频问题“快问快答”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