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后皮肤又干又痒?你可能做错了5件事!
进入秋冬季
我们经常会觉得皮肤干燥
有紧绷感
有时还奇痒无比
秋冬季皮肤为什么容易发痒?
没洗干净?
秋风太凉?
说太多次“要裂开了”?
这种瘙痒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其中以皮肤干燥最为常见
↓↓↓
人的皮肤有两层,一个是真皮层,一个是表皮层。
真皮层血管网负责供应大部分表皮的水分和营养,完整的表皮和皮肤表面的水脂膜能够阻止水分的过度蒸发,保持皮肤含水量。
秋季出汗减少,皮肤脂质分泌量降低;加上皮脂黏滞度降低,难以完全覆盖皮肤表面。
当皮肤屏障不再完整,天然保湿因子(NMF)流失,难以锁住水分,这就导致皮肤缺水,引发瘙痒。
大家会想
那我“补补水”不就好啦!
尤其是在这样凉凉的天气
洗上一个热水澡
——
不仅大脑神经得到放松
身体也在热水里舒展
不少朋友还喜欢多洗一会儿
或用很烫的水洗澡
甚至在浴室开个人演唱会
本以为洗完之后
皮肤不干了
瘙痒不再了
身体润润的
实际上
皮肤不仅更加干燥
而且由于失去皮脂滋润
加剧瘙痒!
这5大误区,你踩雷了吗?
1
洗澡频率太高
有些人习惯了每天洗澡,但秋季不仅气温降低,温差也较大,皮肤为了适应环境,容易出现粗糙、脱皮屑等现象。
如果洗澡还像夏天那么频繁,会加速皮肤油脂与水分的丢失,甚至破坏皮肤角质层。此时,皮肤会就变得更加干燥、脆弱了,进而引发瘙痒,甚至可能感染细菌。
2
洗澡时间过长
许多人进入浴室,就仿佛进入了自己的小世界,听听歌、玩玩水,时间刷地一下就过去了。但是洗澡时间太长真的不可取。
且不说在浴室封闭的环境里待久了会喘不过气,洗澡时间太长,还会对皮肤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皮脂膜”造成影响,长此以往,没问题的皮肤也可能“洗”出问题,引起皮肤干痒。
【小贴士】
◆一般淋浴10~15分钟就足够了,即便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20分钟。
◆特别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不建议长时间泡澡。
3
洗澡水水温过高
过高的水温会使我们的末梢神经兴奋,加快身体水分的流失,继而加重洗澡后的皮肤干痒、甚至会诱发湿疹和荨麻疹。
另外,水温太高易导致全身皮肤扩张、血管扩张的情况,使心脏、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有基础疾病的人甚至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猝死。
【小贴士】
◆洗澡的水温,接近人体体温37-38℃左右为好,一般不超过40℃。
4
老爱搓澡,力度还大
洗澡时搓下来的泥主要是人体皮肤自然产生、分泌的代谢产物,包括角质层、皮脂膜等。也有一定的外源性污垢,包括体表微生物、化妆品等。所以,适当搓澡对皮肤的清洁有好处。
可如果搓得太过分,比如把皮肤都搓红了、搓痛了,可能会让未老化的细胞提前脱落,降低皮肤屏障功能。
健康的皮肤屏障,可以阻挡灰尘、细菌等进入身体,也可以起到保湿作用。如果它受损,就会加速水分流失,造成敏感、干痒,也更容易被细菌感染。所以,洗澡时适度清洁就好,不用使多大劲儿,也不用每次都搓出点儿东西来才甘心。
【小贴士】
◆少搓澡,健康肌肤2-4周搓一次就可以了。
◆力度轻,以皮肤不发红、不疼痛为准。
5
清洁产品太刺激
秋季皮肤本就相对干燥脆弱,如果使用清洁能力较强的浴液或是使用量过多,也可能损害皮肤的保护层,使皮肤耐受降低,造成干、痒。
在选择清洁用品时,达到清洁皮肤的同时,尽可能的温和,不损伤皮肤。
【小贴士】
◆洗澡后可以用柔软的毛巾擦拭身体;
◆洗澡后尽快使用保湿身体乳锁住皮肤水分,对皮肤干痒的症状也会有所缓解。
当然,除了洗澡引发瘙痒
还有一小部分
本身就患有疾病的特殊人群
如发生皮肤瘙痒
应该引起注意!
①高血糖: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会导致微血管循环变差,皮肤状态改变,敏感性增高。“糖友”出现皮肤问题人数约占总发病人数三成左右。
②肾病: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多出现瘙痒症状。
③肝胆疾病:肝脏和胆管发生问题,导致血中脂质盐含量升高,血液中的胆色素增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
皮肤美容科
目前,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皮肤美容科是南海区级医院中规模最大的皮肤与性病专科,近年来皮肤科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服务地域范围逐年扩大,日均门诊量300人左右,在佛山市位居前列。
科室医务人员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1名、硕士学位2名。
科室设备齐全,拥有CO2激光、红蓝光、点阵激光、窄谱中波紫外线、氦氖激光、调Q激光、光动力激光、光子治疗仪、脱毛治疗仪、黄金射频微针治疗仪、脱敏治疗仪等设备。
在痤疮、皮炎、湿疹、荨麻疹、斑秃、带状疱疹、真菌性皮肤病、白癜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特色;近年来在医美领域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科室已经开展了多种医美技术,如果酸水杨酸换肤、光子嫩肤术,射频微针技术、肉毒注射、水光注射、PRP技术等,对黄褐斑、雀斑、太田痣、褐青色痣、疤痕、痤疮、毛孔粗大、面部衰老等损容性皮肤问题的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本科积极组织科室医生多次参加义诊等公益活动,向本地群众宣传皮肤病的防治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医疗新动态,持续关注不掉队!
来源丨科普中国、生命时报、人卫健康
指导专家丨种树彬(皮肤美容科)
责编丨梁筠仪
声明:
1.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原创图文,请在后台联系小编处理;
2.除标注原创的图文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因来源不详,而无法标记来源和署名的,版权仍归原作者;
3.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侵害到相关著作权所有人,或原作者不希望转载,请及时联系,联系邮箱:nhyyxc@126.com,我们将予以删除。
4.本文仅为医学科普,不作商业宣传。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20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