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小儿积食怎么办?看过来
门诊病房工作中,经常有家长问:医生,我们家孩子是不是积食?
积食只是俗称,在《中医儿科学》里面有专业的病名,包括厌食,积滞,以及疳积。
常见的症状有:轻者可见纳差,食欲不振,身体偏瘦,头发黄,睡眠差,平时精神较差,体重身高在较长时间无增加;重者则见四肢细瘦,肚子鼓胀,青筋暴露,面色苍白或发黄,发量稀少,发质毛躁干枯,经常吃手指、磨牙,经常白天、夜晚莫名其妙哭闹找不到原因等等。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出现上述的症状,那么家长就应该警惕一下了,长此以往会影响小朋友的正常生长发育。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小朋友好好的就会积食了呢?
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喂养不当,第二就是经常生病,各种疾病导致体质差,脾胃也差。
此外还有一些早产以及哺乳期母亲身体虚弱等导致的先天不足也容易造成小儿脾胃问题。
何为喂养不当?分别为喂的太多和喂的不够两点。
喂一些不合适的食物,比如难消化的肥肉,生冷的水果,蛋糕甜品等甜腻食物,或者卤肉、卤蛋、卤菜等等大量香料煮出来的重口味食物,以及油炸食物喂太多,都属于过当。
对于喂养过当,处理起来则相对容易。我们只需要提醒家长,注意合理添加辅食,纠正小朋友的不良饮食习惯,家长不能过于娇纵,想吃什么给什么,适当控制和合理安排小朋友的饮食、作息、活动运动等等,给孩子引导和树立一个规律的饮食作息习惯,便能改善、减少积食情况,有利于小朋友的健康成长。
什么是喂的不够?比如母乳太少或者添加辅食不当,小朋友长期食量少、难喂养,就会因为营养不良,摄入不足,导致气血不足,时间久了就成了疳积。
喂养过少的小朋友,因为吃的少,吸收的也不好,这种情况多数需要就诊,让医生帮忙调理脾胃,给予一些有助于开胃健脾的治疗,增强营养吸收。
并且这样的治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合理饮食习惯的引导。
还有一些经常生病的小朋友出现疳积(指: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以致干枯羸瘦的疾患),这就不只是脾胃的问题,此类患儿需要追根溯源,从整体入手去解决,改善患儿体质。
这就不仅需要治疗疾病本身,还需要增强身体免疫力。比如,反复生病的小朋友体质普遍偏差,多伴有脾胃不好,身高、体重不达标等,所以在治疗经常咳嗽、感冒、肺炎的患儿时,不仅需要补益肺气,更需要注重调理其脾胃功能。
图片来源网络
上述情况需要各位家长注意甄别和判断,如不能准确判断小朋友的所属情况,可以带来市妇幼中医科门诊进行评估或治疗干预,帮助孩子消积化食,增强免疫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门诊电话:0771-2446189
病房电话:0771-3302403
供稿:代琪
终审:方春宁
欢迎关注更多妇幼健康科普知识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