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消化不良”不?中医疗法帮忙提升胃动力
经常听到我们身边的人说胃胀,到进餐时间仍感觉不到饿,吃了饭“顶的慌”;这些症状都是脾胃病临床上所说胃动力不足的表现,那么,什么是胃动力不足?又当如何诊疗?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消化科)给大家讲讲。
胃动力指的是胃部肌肉的收缩蠕动力,包括胃部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频率。胃动力不足,也是“消化不良”。临床以上腹胀痛,餐后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和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
常见于消化道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胃手术后代谢性疾病、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等。早饱、腹胀等症状会影响患者正常进食,也会影响机体对正常营养物质的吸收。胃排空减慢可导致食物在胃中滞留时间延长,胃酸分泌增加,进而造成黏膜损害,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胃炎。胃炎会进一步促使胃动力减缓,由此造成恶性循环。
要搞清胃动力状况,可通过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开展的胃动力检查——胃电图来了解。
胃电图是将电极放置在腹部记录到的胃肌电活动信号,通过胃肌电活动信号评估患者胃动力情况。
检查前需要做些准备:
a.提前停服对胃肠道有刺激的各种中西药,须停两天以上。
b.检查前1-2天用普通膳食,避免过多辛辣、酒、油腻饮食或其它强刺激性食物。
c.空腹及餐后分别进行检查,检查当日避免剧烈运动、过度紧张性精神活动。
d.被检查者仰卧。精神安静、呼吸平稳后方可检查。检查前尚须询问病员排便及排气情况。
胃动力不足属中医胃痞、腹胀、嘈杂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消化科)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李培主任医师及其学生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胃动力不足。
专家团队认为其病因多为情志失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或中气不足,邪犯胃肠等。病机特点主要是脾胃虚弱,气机阻滞,升降失司,此外,还与肝肺升降、肝失疏泄有关。病位主要在胃,涉及肝脾两脏。基本证型多为肝郁气滞与脾胃虚弱型。
治疗上常以脾胃理论为指导,从调节脾胃气机入手,恢复脾胃运化功能。运用中医药治疗胃动力不足具有辨证施治、个性化治疗,调整脏腑、阴阳、气机等优点。
针灸对胃动力整体性调节明显,能够使肠胃分泌、电节律等受到良性作用。能够调理好脏腑作用机制,保证脏腑进行有效的功能性活动,使人体紊乱情况趋于平缓,消除或缓解胃胀症状,有效调节胃动力紊乱状况,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胃动力不足虽然不是急危重症,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有此方面不适的患者,可考虑中医综合治疗。
脾胃病科门诊在门诊三楼
病区电话:
0816-2221456
供稿/脾胃病科赵淑妙
编审/张旭升
核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