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一科成功为一名缺血性心肌病持续性室速心衰患者行导管消融手术
9月6日下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主任谢瑞芹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器质性心脏病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衰的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手术。术后患者转危为安,恢复良好,现已顺利出院。
日前,一名59岁男性患者因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严重心力衰竭转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该患者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及缺血性心肌病病史,本次室性心动过速出现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随时有生命危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医生迅速做出处理:包括给与纠正室性心动过速多种药物,包括胺碘酮,艾司洛尔等,但室性心动过速不能终止,考虑病情危重,给与电复律等手段治疗,但室性心动过速虽可短暂终止,很快再次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药物维持下转入心内一科。
心内一科电生理团队在患者住院后迅速为患者进行详细检查,显示患者为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血压偏低90/60mmHg,急查心脏超声提示:患者全心扩大,射血分数很低EF仅29%(EF值代表每次心搏跳时心室泵出血液的百分比,正常的成年人数值在55%-65%,EF值越小,表示心脏泵血能力越弱),心衰指标BNP很高(高达1800pg/ml),患者心功能极差,如此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出现此种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提示患者预后很差。
心内一科电生理团队同时采用多种手段控制心衰,使用药物及电复律等手段终止室性心动过速,但此室性心动过速尤为顽固,虽可短时终止,但终止后很快再次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考虑患者室速无休止原因与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疤痕相关。
瘢痕相关的室性心动过速往往比较顽固,一般药物治疗效果差,可采用手术治疗,但患者病情较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手术风险很大。且缺血性心肌病的室性心动过速消融难度很大,成功率低,所以术者不仅需具有精湛的技术,尚需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但如果不采用手术方法终止和治疗患者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会进一步恶化心脏导致泵衰竭,诱发急性左心衰或室颤造成猝死。
谢瑞芹教授电生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术中紧急救治措施,同时第一时间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得到了家属同意后,迅速准备手术。
9月6日下午,在导管室护士配合下,心内一科电生理团队紧急为患者实施了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术,因患者心脏结构异常,心室遍布疤痕,室速标测困难较大,但谢瑞芹教授凭借深厚的电生理功底和娴熟的导管操作技巧,终于找到了此顽固性持续性室速发作的关键部位,进行消融后室速终止,而且反复诱发不再发作,术后患者血压恢复到了正常130/70mmHg,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已顺利出院。
室速是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一种,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速常会危及生命。此例危重患者缺血性心肌病室速射频消融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也标志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器质性室速消融治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