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领先,吉林省唯一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获评PCCM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国家示范中心、吉林省牵头单位
现今,对于慢性气道疾病防治面临的种种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医疗服务形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应势而生。吉大一院作为吉林省唯一一家PCCM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全国示范中心、吉林省咳喘药学服务门诊(CWPC)项目牵头单位,2022年10月25日,吉大一院临床药学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吉林省咳喘药学服务门诊(CWPC)建设启动会”。旨在通过药师团队加入门诊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中,使患者获益,并减轻医生在药物治疗管理方面的工作负担,形成医药联动的疾病治疗团队。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体系建设与呼吸疾病防治水平能力的提升。
启动会上,吉大一院副院长王海峰致辞。临床药学部主任宋燕青担任大会主席并做题为《CWPC项目介绍及认证标准解读》的专题报告;吉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彭丽萍从临床角度做题为《慢阻肺与哮喘的诊断和评估》的专题报告;吉大一院临床药学部呼吸临床药师梁晓宇做题为《慢性气道疾病处方审核及药学监护》的专题报告。
本次启动会的召开,将对吉林省首次申报咳喘药学服务门诊(CWPC)建设的16家医疗机构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将对今后吉林省其他医疗机构咳喘药学服务门诊(CWPC)项目的开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通过对认证标准及评审流程的解读,为申报单位指明了方向,同时规避申报误区,节省申报时间周期。为快速打造吉林省咳喘药学服务门诊覆盖网络奠定了基础,为建设同质化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共享成功经验。与同行携手为提高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吉大一院临床药学部在该项目中,率先敲开吉林省咳喘门诊药学服务的大门,积极开展了全省首家咳喘药学门诊服务,科室主任宋燕青作为吉林省咳喘药学服务门诊(CWPC)建设牵头人,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宗旨下联合全省各医疗机构,打造了全省建设咳喘药学服务门诊覆盖网络,发挥药师专业能力,为慢性气道疾病患者解决了用药问题,纠正用药错误及误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缩短治疗周期,提升该类人群的生活质量,普惠全省百姓。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指炎症累及上和(或)下气道的慢性疾病,以气道炎症、气道阻塞及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以咳喘症状为主要表现。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哮喘)为代表的慢性气道疾病,是我国现阶段疾病防控的一大挑战。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6%,4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以此估算全国患病人数接近l亿。中国哮喘危险因素流行病学(CARE)研究最新数据表明,我国14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1.24%,哮喘的患病率较10年前有明显增长,其原因与危险因素众多及防控措施不到位等因素有关。这说明我国慢性气道疾病的诊治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医务人员诊治同质性不佳、基本治疗手段(如吸入药物和吸入装置)使用不当等,严重影响慢性气道疾病的临床防治。
慢性气道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患者数量多,年龄偏大,用药情况复杂,药物相互作用多等特点,而且慢性气道疾病需要终身治疗,对患者依从性有很高要求。吸入疗法作为慢性气道疾病一线基础治疗方法,吸入装置的选择及其正确使用是吸入疗法的基础,因此患者的理解、操作和吸入能力是吸入装置规范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此类患者平均年龄较大,有时难以掌握装置的操作使用方法,操作错误率更高,对治疗有极大影响。因此,药师在药物使用当中应起主导作用,关注药物相互作用,正确指导吸入药物使用,包括吸入装置的选择、吸入技术的培训和随访评估以及吸入装置的转换等。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达到药物使用最佳治疗效果。
来源丨临床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