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儿童哮喘为过敏性哮喘,接受脱敏治疗不再谈“喘”色变
2021年5月4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哮喘日”,今年哮喘日的主题是“揭示哮喘的误区”,积极防控哮喘对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疾病负担严重,截止到2010年,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较20年前增长了147.9%,达到3.02%,既往研究表明,哮喘控制不好的儿童中,有近50%预计会在成人后发展为严重的病例。
7岁多的乐乐让父母操碎了心,2~3个月大时开始皮肤瘙痒起疹子,抹了湿疹药膏后还是时好时坏,快满3岁的时候鼻子又出毛病了,老是鼻子痒揉鼻子、流鼻涕,不能玩毛绒玩具,碰到灰尘也是喷嚏打个不停,晚上睡觉鼻子总是堵,张嘴呼吸,夜间还咳嗽,开始当感冒治,但总是不好。
两年前乐乐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过敏专科门诊就诊,医生诊断乐乐患湿疹、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型哮喘和尘螨过敏,乐乐爸爸得知,乐乐这几个病都是由尘螨过敏引起的,除了药物控制症状,还需要针对尘螨进行脱敏治疗才能获得远期的效果。经过两年的脱敏治疗乐乐像变了个人似的,皮肤鼻子不痒了,晚上不咳嗽睡得也好,乐乐又能像其它孩子样上体育课,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4月29日,在第二十三个哮喘日来临前夕,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在门诊大厅举办了世界哮喘日主题患教活动,进行了揭示哮喘认识误区、哮喘正确用药和脱敏治疗的科普讲座,乐乐和其它很多小朋友也来现场参加了活动,活动现场互动频繁,小朋友们收到了小礼品很开心,家长们也反响热烈。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呼吸病专家钟礼立介绍,当前我国儿科哮喘的诊治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约30%的城市儿童哮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并有20%以上的儿童哮喘未达到良好控制。早期诊断、规范化管理和早期干预是提高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过敏原是儿童哮喘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吸入过敏原的早期(≤3岁)致敏是儿童发生持续性哮喘的主要高危预测因素之一。建议对疑诊哮喘的儿童尽可能进行过敏原检查,以评估其过敏状态和识别相关过敏原,有利于协助诊断及过敏原规避措施和脱敏治疗方案的制定。超过80%的儿童哮喘是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和管理强调“四位一体”的模式,即回避过敏原、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和患者教育。
脱敏治疗是用逐渐增加剂量的过敏原提取液进行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的方法,提高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能力,使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后,症状减轻甚至不出现症状。过敏性哮喘、鼻炎和湿疹,由吸入性过敏原,比如尘螨、霉菌、花粉、宠物毛屑等引起,孩子在3岁以上就可以进行脱敏治疗,脱敏治疗总疗程是3~5年。
钟礼立教授指出,过敏症有其独特的过敏进程,被形象地称为“过敏进行曲”,孩子出生后23月开始出现湿疹和食物过敏的表现,到了23岁以后可能进展为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呼吸道过敏,脱敏治疗是目前世卫组织公认能有效干预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具有治疗和预防的双重作用。国内外研究均发现其疗效显著,脱敏治疗可显著减轻鼻炎及哮喘患者的症状,减少控制症状的药物使用,减少单一过敏原发展成多重致敏的可能,并有助于预防鼻炎进展为哮喘。对湿疹患者也有不错的疗效。有研究对尘螨脱敏治疗哮喘合并鼻炎的患儿进行1年随访,治疗1年后的有效率为87.0%,在治疗早期其有效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规范化完成脱敏治疗后,效果可延续至少十年。
儿童哮喘可防可控,医患共同努力,哮喘的孩子与其它孩子一样也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儿童医学中心李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