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参”养“身”,中医科来支招!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
已有四千多年的药用历史
是滋补药品中的佳品
大家晓得人参好
那它究竟好在哪呢?
人参的主要功效
一、大补元气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可用于调理大汗、大吐泻、大失血等,中医认为人参适宜气虚欲脱证、气虚亡阳证、气感亡阴证、血虚气脱证等危重情况。
二、补脾益肺
人参甘温入脾,能调中益气、和中健脾,尤其适宜脾虚导致营养吸收下降的人群食用,可以起到健脾益胃的作用。人参还可益肺,能止咳化痰,尤其适宜久咳伤肺等导致的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两虚证等人群服用。
三、生津止渴
人参还有很好的生津液作用,能生津止渴,热病气阴两伤时出现身热烦渴、汗多、脉大无力,常用人参为主药,配伍石膏、知母使用。
四、安神增智
人参能主治气血不足引起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常配养心安神药。
这些情况不宜服用人参
人参虽然可以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但如果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寒热虚实,随意乱用,则有害无益。
1.体内有实热,并且阴虚火旺的患者,并不适合吃人参。吃人参可能会加重病情。
2.青少年精力充沛,易激动,不建议服用人参。尤其是小儿,必须禁用人参对小儿进补,反之会引起小儿的营养代谢紊乱,出现肥胖、性早熟等现象。
3.高血压(收缩压超过180mmHg以上)或急性病等患者,忌用红参,如服食红参,易引起脑溢血等脑血管意外,使病情加重。
4.人参与西药混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者可致死亡。若服用抗凝剂、强心苷、镇静剂、类固醇等药物,不可服用人参。
5.患肝炎、肾炎、肾功能不全伴尿少、冠状动脉血栓等疾病,或咳嗽多痰、腹胀便秘、高蒸口渴、面红目赤、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人群,都应禁用人参。
*想要服用人参,最好还是要先获得医生的许可,避免误用人参。
人参虽好不可滥用
人参虽好,过量服用也会有副作用:
若长期服用,则会出现不适,表现为失眠、抑郁、头痛、心悸、血压升高、性功能减退、体重减轻。
若在短期内或一次性超量服用,会引起不良反应,如头昏、发热,头痛、烦躁、抽搐,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水电解质代谢都有损害作用。
人参菜肴的经典做法
独参汤
【配方】野山参10克。
【制法】人参切成薄片,放入炖盅内,加适量开水,盖上盖子。再往锅内倒入开水,炖2—3小时。
【功能主治】益气固脱,对于体虚欲脱、面色苍白、肢冷脉微、久病虚羸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人参酒
【配方】人参1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人参切成小块或片,放入白酒中浸泡。每周宜振动搅拌1—2次,一般浸泡4—5周即可饮用。每次可饮用10—15毫升,一天2—3次。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温通血脉。适用于阳气衰弱及虚寒体质的慢性病患者。阴虚火旺、盗汗潮热者不宜饮用。
人参粥
【配方】人参3克,大米500克,蜂蜜适量。
【制法】取人参盛砂锅内,加水,文火慢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适量,煮至粥稠,放入适量蜂蜜或冰糖调味即可。
【功能主治】补气血、健脾胃。参米同煮具有协同的食补效果,尤其适合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体弱者调补食用。经常吃人参粥,对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及心绞痛、心律失常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清蒸人参鸡
【配方】人参10克,水发玉兰片10克,葱、生姜、鸡汤各适量。
【制法】将母鸡褪毛去净内脏,放入开水锅里烫一下,用凉水洗净。将火腿、玉兰片、香菇,葱、姜切片。将人参用开水泡开,上笼蒸30分钟取出。将母鸡放在盆内,置入人参、火腿、玉兰片、香菇、葱、生姜、精盐、料酒,添入鸡汤(淹没过鸡),上笼,大火蒸至烂熟。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固脱三津,安神。适用于气血不足、食少倦怠、乏力之人。
专家介绍
李娉婷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
广东省针灸学会减肥及内分泌委员会常委
擅长中医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及妇科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月经病、痛经、盆腔炎性疾病、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症、围绝经期综合征、产后病等;同时运用经方,对其他内、儿科一些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如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痛风、眩晕病、鼻炎、复发性口腔溃疡、胃肠病等,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疗效显著。
张建宾
副主任医师
从医30余年,擅长治疗眩晕、偏头痛、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出血、中风后遗症、癫痫、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各种脑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衰、糖尿病、高脂血症、胃肠病、小儿咳嗽和消化不良、妇女月经不调、盆腔炎、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
科室介绍
东莞康华医院中医科为广东省中医院共建科室,由中医病房、针灸理疗室、专家门诊三大单元组成,科室人才济济。
中医病房开放病床40张,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名老中医经验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主要病种:痛症、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妇科类疾病、针灸美容、减肥等。
目前开展特色疗法共30余种:艾箱灸、火龙灸、火龙罐、中药沐足、中药热奄包、耳穴压豆、中药外敷、中频电疗、中药透药、通络宝、自血疗法、穴位放血、穴位注射、平衡火罐、走罐、推拿、小儿推拿、小儿脑瘫康复、电针、火针、腹针、脐针、岐黄针、平衡针、小针刀、穴位埋线、天灸、精灸、麦粒灸、脐灸、贴棉灸等。
中医专家门诊主要开展内、妇、儿科常见病和疑难病诊治,出诊医生均为各科知名专家,经验丰富,在患者中享有盛誉。
往期回顾
学习二十大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参观莫萃华故居感悟革命初心
东莞康华医院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医院第七党支部开展“喜迎二十大,深入学习东莞发展史”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中医科王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