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肚子好胀,是生病了吗?
健康相伴,如影随形
对于不少初次为人父母的家长来说,宝宝们因为不会讲话表达,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放大父母的焦虑,其中喂养问题是当下新手爸妈们遇到的最大的难题,而腹胀则是喂养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也经常有新手爸妈们前来咨询相关问题。那么宝宝肚子圆鼓鼓的像小青蛙,一定是生病了吗?
今天就给各位新手爸妈介绍一下新生儿常见的腹胀原因及处理办法吧!
01
生理性腹胀
1、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时小肚子看起来就是一鼓一鼓的,这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腹胀。
2、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消化道产气较多,他们的腹壁也非常的薄,随之出现肚子鼓胀的情况,可能还会伴有从嘴角流出一两口奶液的情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溢奶,但是宝宝并没有拉肚子等表现。
3、剧烈哭闹也会导致宝宝吸入过多的空气从而导致腹胀,而腹胀严重时又会加重宝宝的不适,宝宝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这种情况下宝宝的腹胀情况只会加剧。
4、日常喂养方式不当也容易导致宝宝腹胀,比如母乳喂养时妈妈乳头内陷导致宝宝吸吮时嘴巴没有完全包裹住乳头,或是使用奶瓶喂养时奶嘴上方开口的大小不合适以至于奶水流速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宝宝吃奶时吸入空气。
5、宝宝偶尔有便秘,粪便在肠道堆积也会造成腹胀,往往棉花棒沾甘油等后轻轻扩大肛门可以助排气或排便,家长无需太过担心;而宝宝出生早期长时间未解大便,或者便秘情况反反复复,这两种情况则需警惕。
TIPS
往往这种腹胀情况下,宝宝的肚子摸起来是软软的,按压宝宝的肚子宝宝没有哭闹、烦躁、抗拒等表现,宝宝大便的颜色和性状也都是正常的,没有排便困难,并且宝宝的体重增长也是可以的。
针对上述情况,新手爸妈们也无需太过焦虑,日常照顾宝宝时注意以下几点即可:
1、母乳喂养时,要让宝宝完全含住妈妈的乳晕喂奶,若妈妈乳头内陷则可使用奶贴辅助纠正;奶瓶喂养时,要给宝宝选择相应月龄的奶嘴,选择合适的开口大小,要注意让奶水充满奶嘴,不要留有空气,如果看到宝宝嘴角有奶液流出,或是看到奶瓶里有冒泡,就说明宝宝嘴巴含裹奶嘴不严密,需要稍作调整。
2、喂养时也需注意姿势,不要让宝宝躺在床上吃奶,喂奶时应将宝宝抱起,一手将宝宝环抱在胸前,使宝宝的头略高于胸部,并且奶瓶喂养时注意保持奶瓶倾斜30-45度进行喂养。
3、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一些刺激性食物、高蛋白食物,如海鲜、鸡蛋、牛奶、咖啡、辣椒、洋葱、生姜等食物,都要谨慎食用,这些食物都会增加宝宝腹胀的风险。
4、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喂养时应注意少量多次喂养,并且喂养后不要立马躺平睡觉,用空心掌拍宝宝的后背,将喝奶时进入胃的空气拍出,减少腹胀可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拍嗝。
5、宝宝哭闹时要注意及时安抚宝宝,可以通过用毛巾包被包裹宝宝,模拟宫内环境来起到安抚作用,但要注意不要包裹太紧,也不要过热;也可以通过飞机抱(即将宝宝的身体搭在家长的一侧小臂上,头面朝外靠在肘弯附近,两腿悬挂在手边,家长紧紧抓住尿布区大腿根部和屁股,小臂贴在宝宝的肚子上)来安抚宝宝;或是给宝宝听一些白噪音,如洗衣机、吸尘器、汽车引擎声音等声音,模拟子宫内环境,以起到安抚宝宝的作用。
6、如果宝宝因为腹胀不舒服,应尽量让宝宝处于一个较舒适的体位,比如让宝宝趴卧;或是竖着抱宝宝,使宝宝肚子靠在家长肩头;或是用温热的掌心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抚触宝宝的肚子,也可以改善腹部症状,注意不要刚喂完奶就给宝宝按摩肚子。
7、不要在宝宝剧烈哭闹时喂奶,也不要等宝宝非常饿的时候再喂奶,如果确定宝宝不是因为饥饿,但又哭闹找奶时,可以使用安抚奶嘴。
02
病理性腹胀
与生理学腹胀相对的即为病理性腹胀,如果宝宝在腹胀的同时,还伴有以下表现,需要警惕病理性腹胀的可能。
TIPS
宝宝的肚子摸起来较硬,肚皮发亮,血管清晰可见,宝宝精神反应不佳,哭闹难以安抚,腹胀程度无缓解并持续加重,拒奶,严重时出现呕吐,尤其是呕吐物为绿色液体或可见咖啡色样物、血丝等,出生后早期大便排出延迟或持续便秘,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如拉水样便、黏液便或是血便等情况,宝宝伴有发热、呼吸急促,按压宝宝肚子时出现皱眉或是哭闹等情况。
一旦宝宝有上述表现,家长则需要尽早就医,明确宝宝腹胀原因。
新手爸妈们,现在你们学会鉴别生理性腹胀和病理性腹胀了吗?文章的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希望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每一个小宝贝都能健康成长。
撰稿:周喆
校对:陈丽仪郑倩滢
审稿专家:冯小三
复审:殷贝
审核发布:崔敏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