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秋季需要“贴秋膘”吗?建议先做好这两件事→
气温一降下来,不少人都胃口大开,想贴贴“秋膘”,进补一下。然而,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并非人人都需要进补。
专家提醒,在进补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大补”。即使是适合进补的体质,也要适当调理,“排湿”和“降燥”两手抓,以免吃上火,补出麻烦来。
“贴秋膘”还需防上火
民间常有“贴秋膘”的说法,意思是在秋季多吃多补,为严冬储蓄能量。事实上,“贴秋膘”可以说已经是一种过时的说法了。
以前,平常百姓家不能经常吃到鸡鸭鱼肉,体重偏低,自然要贴贴膘再去抵御寒冬。而现在几乎天天大鱼大肉,有很多人已经属于超重肥胖了。肥胖本是就是一种疾病,同时还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肥胖人士更不要盲目去“贴秋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李显红认为,患有高血压以及胃肠疾病的老人并不适宜进行秋补,尤其是羊肉、鹿肉等益阳之品,更不宜食用。而从体质情况来看,实热体质、湿热体质以及痰湿体质的老人,都不适宜“贴秋膘”。
“实热体质的人由于代谢功能较旺盛,体内产生热量多,经常会脸色潮红、口干舌燥;湿热体质的人常口干口苦、大便干且小便黄;痰湿体质的人多数体型肥胖,伴有口黏苔腻的特征。这三类人如果盲目‘贴秋膘’,只会加重身体的不适,越‘贴’越难受。”
李显红说,“另外,性格急躁的老人也不适合‘贴秋膘’,否则会加重‘上火’或‘气滞’的情况,引发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等问题。”
性格急躁的老人也不适合‘贴秋膘’,否则会加重‘上火’或‘气滞’的情况,引发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等问题。
相反,平时气血亏虚的老人,则特别需要在秋季进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教授刘凤斌认为,气血亏虚的老人常有心悸乏力、手脚冰冷、失眠多梦、腰酸腿沉的问题,如能在秋季抓紧时间进补,让五脏的能量得以积存下来,可为来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平时
气血亏虚的老人,则特别需要在秋季进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教授刘凤斌认为,气血亏虚的老人常有心悸乏力、手脚冰冷、失眠多梦、腰酸腿沉的问题,如能在秋季抓紧时间进补,让五脏的能量得以积存下来,可为来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贴秋膘"前不妨先排湿
岭南地区以高温多雨为主要的气候特征,人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拒绝运动。但越是不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等其他器官,便会引发各种疾病。所以,即使身体条件适合“贴秋膘”,在前期也要做好“排湿”的工作。
李显红表示,在进补之前应先健脾排湿消食,排出体内多余的‘废物’。调理之后再开始进补的话,则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而在调理时,秋季“排湿”也要兼顾“润燥”。一方面,老人可适当吃具有滋阴润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雪梨、莲藕、银耳、百合、蜂蜜、橄榄等;另一方面,可以用茯苓、山药、芡实、广藿香、紫苏叶等平淡祛湿之物除去体内的湿气,做到祛湿而不伤阴。
秋季“排湿”也要兼顾“润燥”
可适当吃具有滋阴润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雪梨、莲藕、银耳、百合、蜂蜜、橄榄
可以用茯苓、山药、芡实、广藿香、紫苏叶等平淡祛湿之物除去体内的湿气
此外,适量食用清润甘酸的食物,如扁豆、粟子、甘蔗、香蕉、苹果、葡萄、石榴、山楂等,能发挥和中补益、收敛肺气的作用,减少秋天干燥气候对肺脏的伤害。
适量食用清润甘酸的食物,如扁豆、粟子、甘蔗、香蕉、苹果、葡萄、石榴、山楂等
审核|王运广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日报
广东卫生信息
编辑|郑海燕综合整理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更多相关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