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从医路 医心跟党走 | 四道医者故事——治未病科党支部书记、治未病科主任马界
-前言-
金秋迎盛会,红心永向党。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按照省卫健委统一部署,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特此开展“十年从医路医心跟党走”系列宣传,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四道医者”从医历程中的感人故事......
本期讲述者——治未病科党支部书记、治未病科主任马界。
喜/迎/二/十/大
我从一名护士、年轻小医生成长为今天的中医专家、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幸运地得到了党组织的培养、老师们的指导及朋友、家人的支持,流过艰辛的泪水和汗水,获得了小小的成绩和荣誉,但我从不敢炫耀荣誉,而把拥有的荣誉看成是一种责任担当,将病人的健康、学科的发展作为自己心中的头等大事;也非常珍惜荣誉,把每一份荣誉都作为我继续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着我走上光明大道。
追
梦
获医师资格实现医生梦
七十年代的我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但朴实忠厚的退伍军人、党员父亲和聪明能干的母亲给我的影响非常大。父亲用最朴实的语言“要实干、苦干,跟着共产党走才会有出路”教导我;母亲在缺医少药的年代用勤劳的双手上山采药为家人治病、用一些特殊的技法为家畜疗伤,总是很效验,在我脑子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那时起就给我播下了一颗热爱中医的种子。1997年7月,我从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因学习努力、成绩优异,获得了省级优秀毕业生,幸运的分配到我院的前身——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专科医院),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本职工作之余,凭着对医生工作的好奇与热爱,我经常向德高望重、技术精湛的胡运光老师学习并协助完成一些杂务工作。胡老师发现我对工作的专注、对患者的关心,做杂事、小事也很有耐心,认为我有当好医生的潜质,逐渐地安排我参与更多的助手工作。其实我只想在胡老师身边做好份内的事,因为我知道选择了护理专业,要想再当医生简直就是奢望,要取得医师资格证很不容易,但胡老师让我不要放弃,鼓励我边工作边学习,给予我悉心指导,并教导我不仅要热爱工作还要热爱生活,这也培养了我乐观开朗的性格。
1997年针灸学校毕业照(第二排右四)
假期旅游(2002年摄于九寨沟)
通过不懈努力,2002年也就是在工作后的第5年,我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幸运地被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录取攻读医学硕士;2005年又考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习期间取得了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证,2008年6月顺利毕业,又回到了培养我的医院,来到了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医生岗位。
2005年医学硕士毕业(与导师蓝肇熙教授合影)
2008年医学博士毕业(与导师罗永芬教授及同门合影)
筑
梦
勤奋且珍惜与院同成长
能够成为医生让我感到无比自豪,时常告诫自己一定要懂得珍惜。我在颈腰椎病专诊室一边进行独立的临床工作,一边继续跟随胡老师学习“颈/腰椎综合整固疗法”特殊技法,时常需要很早到科室做好准备工作,很晚离开医院回家,投入百般的爱对待每一位患者,从无抱怨,常常有老师、领导打趣道:“小马,你真是一匹快乐、勤奋的小马驹呢!”
每天快乐的工作已经成为了我生命的重要部分,看到许多的颈腰椎病患者在得到老师运用的“颈/腰椎综合整固疗法”调治后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心中无比欣慰,不断增强了自信,下定决心要继承好老师的衣钵,让更多的患者找回健康。为了要进一步提升相关医学专业知识,我特申请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半年,有幸得到了刘福友、杨东东等知名神经内科专家的悉心指导,回院后又到老年病科工作,并跟师于陈学忠名中医,极大的提高了我的内科知识及用药遣方能力,为我在治未病中心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界与患者亲切交流
马界为患者精心治疗
医院从拥有三栋二层小楼的中医院发展到今天学科建设完善的全国三甲中医院,我也从一名护士、年轻小医生成长为今天的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四川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四川省干保骨干人才;从一个懵懂的女孩到今天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头上戴了很多光环,肩上也压了很多责任。25年来,我见证着医院的发展,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也越来越明白“勤奋珍惜”的道理,并常常用这四个字鞭策自己,也用来教育我的孩子们,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二十年后我回到老家的初中学校,看到校园中校友捐赠的石头上刻着“感恩”大红二字,就如同刻在我的心上,感恩父母给了我的生命,感恩老师给了我知识,感恩党给了我深造的机会。
2008年摄于富顺县板桥中学
圆
梦
解除患者疾苦传播治未病理念
2012年因工作需要,我的岗位调到了当时还与老年科一起开展工作的治未病小组,更多承接老年科患者的中医传统治疗工作,到今年也正值10年。2014年因医院学科发展需要,我担起了科室负责人角色,面临重新组建医护团队,设施设备重新布局,在医院领导、同事上下齐心协力帮助下,治未病科顺利独立开展工作,我们的工作方向也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成“以健康为中心”,但大众观念仍未得到转变,很多人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治未病”,有些人认为是解决肠胃疾病的“治胃病”;有些人认为是治疗“末”病,为了解决“病情严重时的问题”等等,令人啼笑皆非。
治未病科医护团队(摄于2014年)
为了要传播“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传统技术,我多次随四川省专家服务中心到基层进行中医技术帮扶服务,经常通过“中医药文化知识‘六进’”活动及网络媒体、马博士谈养生专栏等方式进行健康养生科普宣传,并在省内外学术交流会上做专题讲座……
马界在省内外会议上专题交流
马界在校园、村上进行科普宣传
马界接受媒体采访
马界在广安市广能总医院
暨华蓥市中医院技术帮扶(摄于2019年)
马界在自贡沿滩区人民医院
进行技术指导(摄于2020年)
到目前为止,我带领着团队运用师承技术为上千例脊柱相关疾病人群解决了痛苦,并不断总结、推陈出新,以脊柱调整为切入点广泛运用于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管理中,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收到了一面面的锦旗、牌匾,这样的故事还在不断演绎着……
作为学科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及研究生导师,我非常惜人才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们注重专业知识的提升,还要更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把爱祖国、爱党、爱人民放在首位,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坚定“四个自信”,希望将中医药文化做到真正的传承创新。
马界为学生们示教(摄于2017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院领导正确领导下,我义无反顾带领着团队主动担当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防控任务、线上中医健康咨询服务等;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情况下,我继续与团队一起边做好临床工作边做好后疫情时代健康宣讲,让更多的人得到疫情常态化防控、增强抵抗力的健康知识。
在2021年迎来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也获得了“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殊荣,给与了我非同寻常的鼓励,更加激励我在新时代背景下,以踔厉奋发的积极状态不断完善个人的综合素质,展示优秀女性的良好精神风貌,争取为医院、为中医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四川建新功,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送上新的答卷,永远做党的好女儿。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请点赞吧
作者:马界(治未病科党支部)
美编:周诗宇
远志博学厚德精业
医院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四道街20号
咨询电话:028-69060666
急救电话:028-68890120
夜间咨询:028-68890202
医院官网:www.sc2zyy.com
医院官方微博名称: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预约挂号:
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服务号”微信公众号上预约挂号。
2.天府医健通、天府市民云、华医通App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