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80年·广中医讲堂】天气转凉,2岁以内宝宝需预防秋季腹泻!
腹泻
秋季
“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和拉肚子,未承想一拉就拉了好几天。”在取药窗接过药,张女士和婆婆赶紧给孩子喂水喂药。
日前,医院门诊接诊的患儿中,秋季腹泻略有抬头。专家提醒,腹泻分为很多种,与普通腹泻相比,秋季腹泻极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秋季宝宝出现腹泻症状后,家长要及时分辨,及早干预和治疗。
10月龄宝宝腹泻数日
原是秋季腹泻在作祟
张女士家住南宁市长湖路。上周,她10个月大的女儿小桃子开始拉蛋花状大便。刚开始,她以为是不小心让孩子肚子着凉,便在社区医院拿了点止泻药。
未承想,第二天孩子出现发烧症状,食欲下降,还伴有呕吐等情况。因为只是低烧,且孩子精神还不错,加上那几天工作繁忙,也不想带孩子去医院折腾,张女士就在当医生的表姐的指导下,给孩子喂了些感冒、退烧药。
3天过去了,小桃子的腹泻症状并未减轻,甚至在就诊前一天后半夜出现抽搐症状。张女士吓坏了,赶紧把孩子带到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孩子并非一般的感冒、发热,而是患了秋季腹泻,需要对症治疗。
据悉,当天与小桃子同时就诊的20多个宝宝中,就有2个患了秋季腹泻。
气温变化和病毒感染
是秋季腹泻主要病因
我院儿科副主任覃耀真介绍,秋季腹泻是一种季节性病症,病因多样。
主要病因
首先,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易引起孩子感冒、腹部受凉以及感染可导致腹泻。
其次,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和身体的调节机能较差,如果喂养不当,有病原体或细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另外,轮状病毒感染是秋季腹泻患儿的常见病因。轮状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密切接触途径传播或流行,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在南宁,秋季腹泻发病时间多在9月—12月,起病急,常伴有感冒、发烧等症状,腹泻持续时间一般为3至7天,个别可达3周。病情严重的患儿需入院治疗。
秋季腹泻好发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以1岁半以下婴儿多见,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易加重,病程较长。
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患秋季腹泻的概率较低;3岁以上儿童,由于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较轻,病程较短。
家长需做好日常防范
宝宝症状明显要及时就诊
覃耀真提醒,秋季腹泻有一定的传染性,一旦发现秋季腹泻患者,应给予隔离,直至完全治愈。小儿出现腹泻以后,如果症状不是很明显,可以先观察,及时给孩子补水,建议予“口服补液盐”口服预防脱水。同时做好腹部保暖,保持居室空气流通。
如果宝宝大便次数比较多,伴有呕吐,甚至可能还会有明显发热、少尿、精神不振等症状时,说明病情在加重,需要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感染,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做好胃肠道护理。6月内的宝宝尽量做到纯母乳喂养,减少被感染的概率。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为宝宝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同时注意餐具和玩具的清洁和消毒,不要让孩子乱咬东西。对喜欢吸吮手指的宝宝,家长需及时纠正这一不良习惯,预防病从口入。另外,父母要叮嘱带孩子的老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细菌或病毒。
指导专家
覃耀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理事等职。擅长诊治徐埃尔肺系疾病、脑性瘫痪、智力低下、多动症、抽动障碍、癫痫、语言障碍、面神经麻痹、孤独症、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文章来源:南宁晚报
文章编辑:医院宣传办公室
终审:韦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