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 草木染露,月盈人满
今年的寒露时间为
2022年10月8日15:22:16星期六
农历:壬寅年九月十三
露凝而白,露寒则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录: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时至于此,
南方的秋意才初见端倪,
而华北以北,
已入深秋。
金菊满堂,丹桂飘香。
柿子皮红,蟹黄味美。
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古人说“先到为主,后至为宾",白露时节“雁来”,寒露时节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在深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冷,雀鸟南飞迁徙,此时蛤类会大量繁殖。
【三候】菊有黄华
一般的草木都是在阳气逐渐旺盛时盛长、开花,而菊花则相反,是在阴气逐渐旺盛的秋季开花。深秋时节黄色菊花的绽放,也正是印证了此时天地间阴气的旺盛。
寒露节气健康预测
寒露处于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太阳寒水。
阳热天气已过,寒冷气候将会到来,此时冷雨时下,气温偏低,人体毛孔闭塞,汗出减少,许多树木会提前凋落,气温骤降而变得像初冬一样的寒冷。人们应该注意及时防寒,避免寒邪侵袭人体,适时多加衣物保暖,居处要提早密闭防寒。
阳热散去,太阳寒水之气加临,寒气即来,雨水复降。
此时极易导致寒湿类疾病,出现小便清利,身痛重著,手足疼痛、少腹部胀满不适、大便不成形、下肢困倦、白带清稀量多、月经推迟或月经过少等症状。
时受太阳寒水的影响,
以冷燥为主,容易引发肺燥、咳嗽、发热、鼻塞等肺部疾病、或者本就精血亏的人群,更易出现皮肤干燥、皮疹、易上火等。
这个时间段气温逐日下降,会影响人的体温,削弱正气,外邪容易趁虚而入,威胁人体健康。
寒露,顺应天时收敛阳气
改善体虚体质的好机会
寒露到霜降节气,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收敛阳气。
《黄帝内经》讲“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养收,指的就是收敛阳气。
寒露到霜降这一个月,是全年收敛阳气改善体质的好时节。
若阳气没有收敛好,五脏六腑缺少濡养,正气会变得虚弱。面对秋天的“燥”邪、“寒”邪,抵抗力也会不足,更容易出现秋燥的情况,如咳嗽、便秘、皮肤干痒。
若阳气没有收敛好浮在体表,人很容易感觉虚热、口干、舌头和脸蛋微微发红等,尤其是中午睡完觉之后,会觉得身体发热,严重者有失眠加重的情况。
脾肾的阳气若没有及时收敛好,脾胃依旧虚寒,不管吃什么滋补的东西都容易出现腹泻。等到冬天,转为以肾脏为主时,有些朋友就会感觉肾气虚,开始腰腿酸软,很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工作。
所以这段时间,一定要抓紧时间收敛阳气。
而收敛阳气,主要养好肺、脾和肾。
起居调养
01
不露脚
俗语有云“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说明此时的保暖已不仅仅局限于身躯部分了。初秋时只需做好腹部保暖即可,但寒露过后若不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则非常容易引发胃肠疾病,对小朋友来说尤为如此。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说:”每八月一日已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现在已经农历八月底了,足部保暖,更是重中之重。
对此,大人和小朋友均可在节气前后晚间泡脚半小时左右,以泡至身体微微发热为宜。
02
储存阳气
寒露秋意已浓,阳光却特别补人,没有炎夏的毒辣,正好借着天时,把阳气补藏到体内。阳虚、气虚、血瘀、特禀这些偏寒体质的人群,还有老人孩子,都应该多晒晒,让阳气滋养滋养身体。
最好的时段是上午7时至9时,下午17时至19时,清晨生机勃勃,傍晚轻松浪漫,阳光不会过于猛烈。
只要不是正午的阳光,不必要打伞抹防晒,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去感受温煦的阳气,有条件的话到户外或宽敞的阳台上趴着晒晒背,中医讲“背为阳,腹为阴",面朝黄土背朝天才是补阳气的正确姿势呢。
03
晨练要适时
寒露时节,除了降温,又逢大雾天气,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雾气持续不散,会加重老年人循环系统的负担。过了寒露,秋冬早晨雾气寒冷浓重,过量吸入会对肺造成很大的损伤,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9点之后,雾气散去再锻炼。
饮食调养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所谓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与秋分不同,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孙真人的《摄养论》中认为,进入九月,人的阳气已衰,而阴气大盛,因此饮食方面宜减苦而增甘,。
孙真人的《摄养论》中认为,进入九月,人的阳气已衰,而阴气大盛,因此饮食方面宜减苦而增甘,。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燥热、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还可多吃些:牛肉、核桃、栗子、芝麻、蜂蜜、乳制品、大枣、山药、雪梨、香蕉、苹果、柿子、葡萄
:牛肉、核桃、栗子、芝麻、蜂蜜、乳制品、大枣、山药、雪梨、香蕉、苹果、柿子、葡萄
而作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早饭,也最好吃温热绵软的粥品,温热的米粥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
少吃:冰淇淋、寒凉瓜果、麻辣火锅、烧烤油炸、鸡
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以免耗伤阴精,积燥生热化火,催生咳嗽、哮喘等疾症。肥甘厚味、粘腻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少食;吃饭宜慢,不宜快,吃至八九分饱即可,不可太饱;饮食要趁热吃,不可寒凉。
药膳推荐:
莲藕木耳汤
【材料】木耳2两,莲子15粒,莲藕半个,冰糖2两
2两,莲子15粒,莲藕半个,冰糖2两
寒露时节温差大,最易感冒,木耳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和维生素,可以补血养气,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莲藕长于水中,得水中精气,具有补中养神、益脾养胃、清热生津润肺,防止燥邪入体。
莲藕木耳汤能补虚养身、润燥、增强人体抵抗力。
百合莲子山药羹
【食材】山药390g银耳1大朵莲子54g百合16g红枣60g冰糖适量。
银耳本身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皮肤弹性的改善;
百合、银耳具有滋阴润肺、养阴生津;
莲子性甘平、补益脾胃、清心除烦、养心安神;
山药、红枣肺脾同补、补血养血。
“燥者濡之”五种食材混合在一块,不但可以清热润燥、又可固护脾胃。
“日享菊香芝麻糕,夜尝梨贝养脾胃”告诉我们此时节除了养阴生津外,还是吃种子的好时节。
芝麻: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方,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对于南方地区来说,芝麻糊不失为一道集美味与养生功效于一身的美味。
栗子玉米粥:栗子性温,味甘平,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能软化血管,还可以补肾壮骨。因栗子具有良好的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腰腿酸痛、关节痛等。
经穴调养
【中府穴】
功效:按摩此穴,具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改善肺通气量,保护呼吸系统。
【肺俞穴】
功效:肺俞穴是肺在背部的精气转输之所,按摩此穴能够调节肺的功能,增加肺通气量,维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
【脾俞穴】
功效:可健脾益胃,可治疗胁痛,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完谷不化,水肿,背痛。
运动导引调养
八段锦——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段锦——背后七颠百病消
脚趾是足三阴和足三阳经交会的地方,脚趾抓地,踮脚而立,能使足踝部和全身脏腑的经络都得到有效刺激,从而使全身血脉通畅,阴阳平衡。同时,踮脚而立还能拉伸踝部和腿部的韧带、肌肉,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此外,落地震动还能对踝部等下肢的关节进行按摩,让全身肌肉放松。
本式动作上提时,须注意两腿并拢,脚趾抓地,并意想头顶被一线往上提起,将头、颈、胸背、腰腹、胯、大腿、小腿、脚跟逐节提拉,脚跟被尽量拉高。形成百会上领,收腹提肛,肩向下沉的上下对拉拨长态势。
每日清晨,正坐,上举两臂,两手掌水平伸直上托,指尖朝向外侧,仰头,目艮观左侧手掌,吸气,同时左侧手臂用力上托,带动一侧身体向上方拉伸,略停片刻,呼气放松,转头至右侧,锻炼右式。左右各练习15次,然后行叩齿、吐纳、咽津液法。
此式以锻炼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可激发足太阳经经气,袪除全身的风、寒、湿等邪气,同时对胁肋部和腋下的经络跳动等也有调理效果。
对病邪进入足太阳膀胱经所引起的病症,如经气上冲所致的头痛,眼目肿痛,项背僵硬,脊柱痛,腰部酸痛,痔疮,疟疾等疾病引起的发狂,皮肤病引起的疼痛。头两侧痛,头囟门部位痛,眼睛发黄,常常流眼泪,鼻子流清涕,胃肠病症等均可调理。
|寒露是语|
一夕之间,季节转换了冷暖
秋寒叶落,天高云阔,
且共岁月从容。
编辑/小团
编审/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