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 | 全国高血压日 · 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2022年10月8日是第25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为“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为指导群众做好自我血压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提高群众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健康普及大健康理念,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将开展院内义诊及科普讲座活动。
义诊时间
2022年10月8日(周六)
上午9:00-11:00
义诊地点
1号楼门诊大堂
活动内容
免费为市民提供高血压健康咨询、专科指导、检测血压血糖等咨询、诊疗服务。
上午9:00将进行《诊室血压监测的重要性》科普讲座
主讲人:黄裕立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
胡允兆
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心脏医学中心主任,“南粤好医生”、“岭南名医”称号获得者
医疗特长: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30多年,擅长心血管病的诊治及危重症的抢救,精通心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
黄裕立
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高级荣誉研究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0年全国心血管病学者学术影响力百强
医疗特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心力衰竭、血脂异常等心脏代谢性疾病的诊疗。
黎文生
胸痛中心医疗总监,2000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曾在阜外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各一年。
医疗特长:长年从事临床工作,擅长冠心病介入诊疗和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等。
钟建开
医学博士、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疗特长:擅长心瓣膜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心功能衰竭、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脓毒症心肌损害、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心脏介入诊治技术有较高造诣。
麦林琳
医疗特长:暨南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2009年在南方医科大学攻读硕士。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方面经验丰富。
黄伟俊
医疗特长:擅长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急症等危重症的抢救治疗。熟练掌握冠状动脉造影术、心包穿刺术、深静脉穿刺等心血管治疗技术。
李美君
医疗特长: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5年,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心血管疾病心肺运动评估及运动康复治疗上有较丰富的经验。
一键导航
别走开!
这些知识点要掌握
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
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血压超过130/80(mmHg)要关注
1.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2.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心脑肾的危害,建议开始生活方式干预。
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1.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治疗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2.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或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所有患者应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3.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
2.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事业发展部
责编:岑婉梅
审发:蒋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