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秋季爱生病,中医来支招→
宝贝秋季爱生病
我院儿科专家来支招
入秋以后,天气渐凉,人体的能量代谢、水盐代谢以及消化功能基本恢复常态,机体进入一个周期性的休整恢复阶段。由于天气干燥,加上冷热交替温差变化较大,而小儿禀赋不足,脏腑娇嫩,易患各种疾病。
下面,我院儿科专家从中医的角度,看看秋季有哪些常见的小儿疾病,以及如何从药物、食物两个方面进行防治。
秋燥症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之主气,容易伤津耗液,使小儿出现咽干口燥、舌干少津、口角皲裂等症状。又因燥为肺所主,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主津,所以秋燥还有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等一系列肺阴受损的表现。因此,秋季防燥必以固护体内阴液为首要任务。主要治疗以养阴清肺,生津益胃,润燥通便为主,常用桑杏汤、沙参麦冬汤进行调理和治疗。
在饮食上,除多喝开水和菜汤之外,还要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苹果、香蕉、葡萄、菠菜、银耳、百合、山药、芝麻、核桃、蜂蜜等。此外,秋季饮食还要少辛增酸。因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故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损伤肝阴。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品,不宜多吃烧烤的食物,而代之以柑橘、山楂、葡萄等酸味水果及蔬菜,在烹饪时可适量加些醋,以起到助肝阴、开胃气的作用。
润燥常用食疗方
雪梨膏
雪梨膏
雪梨500克,去皮心,加百合250克和蜂蜜250克拌匀,隔水炖至膏状而成。
梨性味酸凉,功擅润燥生津;百合、蜂蜜滋阴润肺。此膏适用于肺燥咳嗽、口咽干燥等肺系秋燥表现者
芝麻粥
芝麻粥
芝麻50克加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后,拌入粳米粥内同食。
芝麻
50克加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后,拌入粳米粥内同食。
芝麻功擅滋养阴液,润燥滑肠,用来煮粥,气香味美,适于秋燥便秘患儿食用。
小儿哮喘
哮喘多发于晚秋及冬季,这时空气较寒冷,吸入冷空气刺激气道,加之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儿童穿衣不适宜而引起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有许多食物也可诱发哮喘发作,如鲜海鱼、虾、蟹等均易引起过敏发喘,哮喘患儿应避免食用。
中医认为哮喘为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辨证将哮喘分为寒哮及热哮。寒性哮喘,表现为喉中哮鸣有声,痰质稀色白而有泡沫,受寒易发,肢寒。热性哮喘,表现为喉中痰鸣如吼,痰色黄粘稠,面赤,口渴喜饮,不畏寒怕冷。
治疗上,寒性哮喘发作时,应以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常选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热性哮喘发作时,治疗应以清热化痰、泻肺平喘为主,可以选用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同时,可以配合穴位贴敷和推拿,以快速缓解症状。
饮食方面,寒哮患儿不宜多食生梨、海鱼、黄瓜、芹菜、荸荠、冷饮等性偏凉的食物,而热性哮喘则正好相反,不宜多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鹅肉、姜、桂圆等。哮喘发作时,应少吃胀气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豆类、马铃薯、地瓜等,避免腹胀压迫胸腔而加重呼吸困难。应做好预防,如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尘,避免吃肥腻、辛辣、海鲜等食物,以杜生痰之源。此外,平时食用一些健脾化痰、止咳喘及养肺、肾的食物,如百合、雪梨、枇杷、白萝卜、胡桃肉、红枣、芡实、莲子和山药等,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呼吸道防御功能,对防止哮喘发作有一定作用。
哮喘常用食疗方
白萝卜蜂蜜粥
白萝卜蜂蜜粥
白萝卜100克,蜂蜜100克。将白萝卜洗干净去皮,切成薄片.加水适量,炖煮至烂熟后加入蜂蜜搅匀,连汤带萝卜一并食之。
白萝卜性甘凉,可清热化痰,下气平喘。本方适用于哮喘病之痰热犯肺者。
胡杏姜汁膏
胡杏姜汁膏
胡桃仁5克,北杏仁5克,蜂蜜20克,将这3种物质混在一起蒸熟至膏状,加生姜汁10滴,一次服完。
胡桃仁、杏仁可润肺平喘,生姜性温,可发散风寒。此食疗方适用于哮喘病之寒痰犯肺者。
鼻出血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鼻内毛细血管常处于扩张、收缩交替状态,小儿鼻内毛细血管常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而破裂出血。再者,秋季干燥多风,鼻腔容易干涩发痒,有的小孩爱挖鼻孔,容易挖伤毛细血管而出血。另外,秋季某些疾病如感冒、过敏性鼻炎等,可导致儿童鼻腔内膜充血,毛细血管高度扩张而破裂出血。中医将此症称为“鼻衄”,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尤以肺热、胃热、肝火最为常见,治疗宜采用清热凉血止血之法。同时,需要积极治疗感冒、过敏性鼻炎等原发疾病。小儿推拿在鼻衄的治疗上,也有显著的疗效。
鼻出血除了进行必要的治疗外。日常的饮食保健也很重要。饮食宜选用清热凉血或清热泻火类食物,如水芹、木耳、茄子、丝瓜、青菜、莲藕、萝卜、香蕉、雪梨、鲜芦根、绿豆等。忌食辛辣刺激、温热香燥的食物。
鼻出血常用食疗方
菊花茅根蜜饮
菊花茅根蜜饮
菊花50克,白茅根(鲜品)50克,蜂蜜20克。将白茅根洗干净切段,与菊花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中火煎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趁温热加入蜂蜜,拌匀即成。
菊花
50克,白茅根(鲜品)
50克,蜂蜜20克。将白茅根洗干净切段,与菊花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中火煎
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趁温热加入蜂蜜,拌匀即成。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潜阳。茅根清热凉血。此方用于肝火上逆型鼻衄,证见鼻衄、头痛目赤、口苦咽干、易怒,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莲藕荸荠汁
莲藕荸荠汁
鲜藕(连节)100克,荸荠100克。将上两味食物洗干净去皮,切块绞汁服用。
鲜藕(连节)
100克,荸荠100克。将上两味食物洗干净去皮,切块绞汁服用。
莲藕清热除烦,主一切血症。荸荠善清肺胃血热。此方用于肺火上逆型鼻衄,证见鼻衄,鼻腔干燥出血,色红但量不多,口干,舌红,脉数。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
秋季小儿腹泻是常见病、多发病。与夏季细菌性腹泻不同,小儿秋季腹泻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早期可有发烧、呕吐等,随后出现水样泻,一天数次,腹泻物呈白色米汤样或蛋花汤样,不含黏液和血。病毒性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主要采用对症治疗。
秋季小儿腹泻是常见病、多发病。与夏季细菌性腹泻不同,小儿秋季腹泻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早期可有发烧、呕吐等
,随后出现水样泻,一天数次,腹泻物呈白色米汤样或蛋花汤样,不含黏液和血。病毒性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主要采用对症治疗。
中医将此病归于“泄泻”的范畴,脾虚湿胜是导致本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夏之后为长夏,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湿是长夏的主气,湿邪入侵,伤人脾胃,脾虚失运而致泄泻。因此,对于小儿秋季腹泻总的治疗原则为健脾化湿。治疗当以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为法,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当大便伴有未消化食物时,往往属于伤食泻,可用保和丸加减治疗。除药物治疗外,选用足三里、天枢、中脘、上巨虚、内庭、丰隆等穴位进行药物贴敷或按摩,也可以达到止泻的目的。
中医将此病归于“泄泻”的范畴,脾虚湿胜是导致本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夏之后为长夏,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湿是长夏的主气,湿邪入侵,伤人脾胃,脾虚失运而致泄泻。因此,对于小儿秋季腹泻总的治疗原则为健脾化湿。治疗当以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为法,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当大便伴有未消化食物时,往往属于伤食泻,可用保和丸加减治疗。除药物治疗外,选用足三里、天枢、中脘、上巨虚、内庭、丰隆等穴位进行药物贴敷或按摩,也可以达到止泻的目的。
饮食上,应忌食辛辣生火和肥甘油腻、生痰助湿类食物.而以健脾化湿止泻为主。健脾化湿类食物有:薏苡仁、粳米、扁豆、山药、莲子、藕粉、芡实、栗子、玉米等。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山药莲子粥
山药莲子粥
取山药100克,莲子100克,麦芽50克,茯苓50克,大米500克,一并磨成细粉,加水煮成糊状,用白糖调服。山药健脾益气,莲子、麦芽补脾止泻,茯苓健脾利水。数物并用共奏健脾止泻的功效。
秋季咳喘
寒露悄然临近,孩子呼吸道疾病发作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小儿咳喘80%以上是在深秋发病或复发的。主治中医师凌钦亮为大家六个防治小儿秋季喘咳的妙招。
寒露悄然临近,孩子呼吸道疾病发作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小儿咳喘80%以上是在深秋发病或复发的。主治中医师
六个防治小儿秋季喘咳的妙招。
1.注意温度变化
1.注意温度变化
天气逐渐转凉,然而昼夜温差大,由于日间炎热,人们仍习惯处于空调环境中,到了夜间及清晨,寒气已在不知不觉中侵入机体,孩子形体娇嫩,情况尤甚,寒气容易通过口鼻、皮肤毛孔、穴位等处进入人体,导致咳喘的发生。
所以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控制空调的温度,最好不低于26℃。
2.回避过敏原
2.回避过敏原
患儿常见的致敏因素有灰尘、花粉、霉菌及尘螨等,有些食物如蛋、奶、鱼、虾、蟹、海产品等也是重要的致敏源。秋季,由于合适的气温和湿度,室内尘螨大量繁殖,空气中的致敏成分明显增加,哮喘患儿气道内过敏性炎症会由此而加重,使得患儿气道处于十分敏感的高反应状态,容易发作。如能找到过敏原,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这是预防哮喘的有效措施。
3.食适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进食生冷、油腻、辛辣、酸甜的食物。
4.防止小儿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认为咳喘与肺脾肾密切相关,小儿肺脾肾常虚,秋末人体进入阴盛阳衰,肺脾肾气更显不足,导致咳喘容易发作。在缓解期,可运用中药及穴位按摩进行调补,使肺脾肾脏气坚固,扶正固本,从而减少咳喘的发作。
5.口服中药膏方。我院研制的中药膏方健儿防喘膏,适用于咳喘恢复期,辨证为虚证或虚中夹实,且无外感者。口感不苦,适合孩子服用。
5.口服中药膏方。我院研制的中药膏方健儿防喘膏,
5.口服中药膏方。
适用于咳喘恢复期,辨证为虚证或虚中夹实,且无外感者。口感不苦,适合孩子服用。
6.穴位保健
6.穴位保健
①膻中穴
膻中穴,是人体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可理气宽胸,降逆、平喘。常按揉该穴位可防治小儿咳喘、呃逆等。
手法:指端按揉2分钟
手法:
指端按揉2分钟
②命门穴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在左右肾腧穴的中间,是补肾散寒的常用穴位,常按揉该穴位可预防小儿咳喘,腹泻。
手法:用掌心对着命门摩擦,以感觉发烫为度,接着指揉命门3-5次。
手法:
用掌心对着命门摩擦,以感觉发烫为度,接着指揉命门3-5次。
科室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包括龙溪总院、芳村分院两个院区的儿科门诊,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
我科坚持以“儿”为本,充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诊疗特色,同时开展各种现代诊疗技术,形成了中药贴敷、熏洗、小儿推拿、挑积、雾化、机械排痰、吸痰、拔罐、艾灸、耳针等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治疗特色,为患儿提供专业规范、全面系统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解除疾病困扰,增强患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我科团队诊疗技术精湛,治学严谨,年门诊量约4万人次,承担我校第三临床医学院教学任务。
诊疗范围
1.小儿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小儿消化道疾病:呕吐、腹痛、腹泻、厌食、积滞、便秘、疳积等。
3.小儿传染性疾病:各类口腔炎、幼儿急疹、水痘、腮腺炎、麻疹、手足口病。
4.各类杂病:小儿多动症、抽动症、失眠、过敏症等疾病。
专家介绍
陈文利
陈文利
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
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呼吸、营养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如发热、咳喘、腹泻、腹痛、厌食、疳积、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失眠等。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周五上午
芳村分院:周一、周三、周四、周日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芳村分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西芳信路131号
供稿:朱锦妍、凌钦亮|初审:陈文利
排版编辑(实习生):林于琳
文字编辑:叶美琪|校对编辑:李龙浩
热门推荐
上一篇:寒露秋意浓,防寒更要稳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