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名门 杏林扬名 记我院中医名家王绂铨
王绂铨[fúquán]医师1896年出生于北京市,早年曾经攻读北大法律系,因连年战乱,家境贫寒,中途辍学,后来因为家人病逝,于是立志行医。在其行医四十四载的生涯里,始终坚守高尚的医德,治病不论贫富贵贱,施爱不分富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病榻前为患者看病开处方。真心为民,也终受人民爱戴。
师从名门尽得真传
对于王绂铨医师行医,这里不得不浓墨重彩地介绍一下他的恩师,在20年代闻名遐迩的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这四位医家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人生道路,恰是一部中医百年兴衰史的缩影。王绂铨医师的恩师,就是这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施今墨先生的一生书写了传奇和传承,被人们称作“近代中医第一人”。在他一生的从医生涯中,一直都在致力于将中西医相结合,他在深入钻研中医的同时,也主动学习了不少西医的理论知识。施老认为医学不能一味排斥,而是要做到互补,应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将彼此的优点相结合,这样才是一个健康的医疗体系。
1930年,王绂铨医师拜师于施今墨先生门下,因为他勤奋好学,深得恩师的喜爱,在学习期间得到老师的真传。两年后的1932年,王绂铨医师在太原正式开业行医,医名远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绂铨医师辗转南下,于1939年到成都挂牌行医,1950年响应党的号召与名老中医蒲辅周等在署袜北二街联合诊所工作,后来任院长,1959年又调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工作。
博通古今辩证施治
王绂铨医师一生读书极多,博通古今,才高八斗,善于融会贯通,师古而不泥古,讲起医理既有古人流传的精华而又具有自己的领悟。行医四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他聚众家之长,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临床上均造诣深厚,在内科、妇科、儿科等方面都有一定专长,特别是在治疗肾病方面,提出了分阶段用药的原则,在急性期以攻邪为主,缓解期攻补兼施,恢复期以补为主,再根据寒热虚实辩证施治,结合现代医学检验方法,在辩证的基础上,辩病加药。他还重视药品的炮制和药物的配伍,寒温并用,去药物之短、取药效之所长。曾经撰写《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体会》和《治疗肾炎的体会》等文章。由于王老治疗肾炎疗效颇佳,许多省外的患者都慕名前来就医。
医德高尚大爱传承
王绂铨医师医术高明,为人谦虚谨慎,传承施今墨先生的精髓,常常主动学习西医知识,对患者态度和蔼,治病不论贫富贵贱,施爱不分富贫,解答问题耐心。王绂铨医师休息时间为患者就诊,从来不收取费用,并常常在家为外地患者煎药,直到病逝前一天还在病榻前为患者看病开处方,他高尚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被选为东城区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区政协委员。王老于1976年9月病逝,享年八十岁。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时节如流,转眼王绂铨医师已仙去四十六载,其留于世间的临床经验与其累累的医学著作仍在如今的医学界举足轻重,为人民的健康贡献着永续的力量;同时,王绂铨医师治病不论贫富贵贱的高尚医德也将永存我们的心田,激励如今新时代的新医生阔步迈向新征程,精益求精,矢志不渝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续写王医师当年荣光。
成都市
中西医结合医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