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男子的心跳1分钟只有30多次,一粒“胶囊”救了他!
“现在学习生活很正常,也将开始工作实习。”前不久,22岁的医学生小林回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复诊,经医生们检查状况良好。
今年年初,小林经常感觉到胸闷、头晕,甚至多次晕倒。小林随后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经检查,被确诊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猝死风险,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
“心跳有时1分钟只有30多次,情况很危险。”接诊小林的医生说。
要解除这一“不定时炸弹”,同时又满足患者对生活质量以及手术伤口小,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的要求,在综合分析了小林的病情和充分考虑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叶强博士及团队决定为小林在心脏植入一枚只有维生素胶囊大小的无导线起搏器。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叶强博士通过股静脉穿刺,凭借熟练的技术,将无导线起搏器顺利通过导管植入到患者心腔内部。
术后,小林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
叶强博士介绍,房室传导阻滞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分一度、二度、三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全部的心房激动都不能传导至心室,是最严重的类型。
一般来说,我们正常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100次,过快或者过慢都不行,如果心跳低于每分钟50次,可能有疲倦、乏力、头晕、晕厥、胸闷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猝死,危及我们的生命。
“心脏起搏器就像一个微型电源,每当心脏跳动太过于缓慢的时候,就会释放电流,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叶强博士表示,传统起搏器约火柴盒大小,需要切开胸前皮肤做皮下囊袋,需经锁骨下静脉放置电极导线,并植入58厘米左右长度的电极,在外观上也比较明显。这种无导线起搏器只有维生素胶囊大小,因形似胶囊,也被称为胶囊起搏器,它的重量不到2克,创伤微小,不需要导线,无需切开皮肤、制作囊袋,手术也不需要全身麻醉,医生仅通过患者股静脉小小穿刺点直接把“胶囊起搏器”植入到心脏。
“胶囊起搏器预估平均寿命8-13年,植入后患者也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叶强博士介绍到,“胶囊起搏器”也是一款智能化的产品,它能感知到患者自身的心跳。当患者心跳高于设定的最低起搏频率时,它处于感知状态,并不起搏;当患者心跳低于最低起搏频率时,它就会起搏心脏让其跳动,保证患者的心跳不会低于设定的最低心率。
另外“胶囊起搏器”还有抗核磁开关功能,能兼容1.5T/3.0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当病人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时,可以把抗核磁功能开启,就可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了。
叶强博士同时提醒
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会引起大脑缺氧,短暂的意识丧失,眩晕,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心脏骤停或猝死。因此,如有反复头晕、晕厥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对于需要安装起博器的患者来说,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起博器互为补充,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医生将提供专业的建议,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便民小贴士
叶强
内科副主任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生导师
主要从事心律失常的诊断与介入治疗,擅长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各种心脏起搏器植入。率先在川南地区开展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也是川南地区唯一独立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者,手术数量位居四川省第4位。率先在川南地区开展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文/刘墨、王扬勇
图/心血管内科
校对:黄黎
校对:黄黎
主审:王伊
主审:王伊
投稿邮箱:xcb026@126.com
投稿邮箱:xcb026@126.com
投稿邮箱:xcb026@126.com
▼
直接点击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
儿童鼻出血丨助眠新星丨性教育丨脑动脉瘤丨横纹肌溶解症丨钇-90微球注射治疗肝癌手术丨毒蛇咬伤丨青少年抑郁症丨消炎药与抗生素丨减肥针丨野生蘑菇中毒丨辣味科普丨体检问题丨妇科问题丨野菜中毒丨外阴白斑丨孤独症儿童丨饮酒健康丨泌尿系结石丨无痛人流丨春节就诊指南丨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丨酒精性骨质疏松症丨龙虾手丨淋巴肿瘤丨盆腔淤血综合征|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丨血儿茶酚胺测定|高血压|苦瓜中毒|孕期超声检查|入院注意事项|孕妈妈“黄码”咋个办|核酸检测|脊柱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