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故事】王东旭:10年间 见证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
2010年,从广西医科大学毕业后,王东旭进入我院工作,至今已有12个年头。老家河北的他,在玉林成了家立了业。身为内镜诊疗部副主任,王东旭曾被外派援非一年多。凭借精湛的医术,他为广大消化道疾病患者揪出了病因,解决了痛苦,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早诊早治”的种子。与此同时,他也见证了医疗卫生行业翻天覆地的发展与变化。
15分钟完成一例无痛肠镜检查
日均诊疗量翻了6.5倍
9
月
23
日上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诊疗部
1
号检查室。
王东旭专心致志为患者做胃镜检查。
有一个
VIP
客户预约了
11
点的胃镜体检,王东旭正想结束手上的活赶往体检中心,可是
76
岁的陈阿姨
指明要王东旭做肠镜检查,“东哥,患者是你的铁粉,说已经预约了很多次,这次再约不到你就不做了。”一名护士轻轻地对王东旭说。望了望墙上的挂钟,王东旭示意请患者进来。
原来,陈阿姨之前看过王东旭的门诊,打心眼里信任这位高个子医生。这次,因为便血,她打算做一次肠镜检查。准备的过程中,王东旭查看了陈阿姨的门诊病历,对患者的情况了然于心。
“阿姨,你放轻松,睡一会儿,检查很快的。”随着麻药注入体内,护士的话还没说完,病床上的陈阿姨就睡着了。王东旭快速将准备好的肠镜送入患者肠道,不断进镜。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到可疑处便轻踩脚下的开关留照。
在降结肠,一个0.5cm的宽基息肉引起了王东旭的注意,他示意护士钳除息肉,送病理活检。15分钟后,肠镜退出,检查完毕,陈阿姨被送至复苏室。
“以前患者听到要做肠胃镜就摇头拒绝,后来有了无痛胃肠镜,现在,排队检查的人可多了。”王东旭说,10年前,医院的内镜室还是消化内科的一个辅助科室,只有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间,一名医生一名护士,每天可服务20—30例病患;
2019年12月,内镜诊疗部从消化内科独立出来,不断成长,目前可同时开放7个内镜检查室,拥有先进的检查设备,每天能接诊150多名病人,日均诊疗量翻了6倍多。今年1月,医院还在体检中心建设启用了广西区内首家消化内镜体检部,推进消化疾病早防、早诊、早治。
不得不说,10年来,“早诊早治”的理念在群众心中逐渐生根发芽,其中,内镜诊疗技术功不可没。
在人们通常的认识中,胃镜或肠镜无非是一种检查手段,用以提高早期癌和癌前期病变的发现率。但在王东旭的手中,小小的内镜却可以成为一把无比灵活的手术刀,通过高难度精准的内镜操作,不仅可以判断病灶是不是肿瘤,属于哪种肿瘤,还能直接进行微创治疗、切除病灶。
2021年,73岁的何先生总觉得上腹部胀,食欲差,来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王东旭为患者做了胃镜检查,在胃体中段发现了一处小指头大小的病变,通过放大胃镜、超声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为胃早期癌,可以行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凭借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王东旭使用ESD技术成功切除了病灶。手术耗时1小时,肿瘤完整剥离,创面干净,整个手术过程无明显出血,患者很快就出院了。
“医生这个职业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帮助病患恢复健康。”
王东旭看着微信里患者家属发来的致谢短信,笑容不自觉地浮上脸庞。
筹建内镜诊疗室
手把手传医解惑
援非一年,王东旭为当地患者做胃镜检查100多例。
援非一年,王东旭为当地患者做胃镜检查100多例。
今年9月15日,王东旭获颁尼日尔共和国卫生荣誉勋章。早在2018年,王东旭入选广西第20批援尼日尔医疗队,与其他队员一起带着祖国的重托,奔赴受援国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尼日尔综合医院是中国援建的一所建制床位500张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由于当地医务人员缺乏,医院并没有内镜室,王东旭便与一名负责内镜检查的医生筹备建立了内镜室,并耐心地手把手对当地医生进行技术指导,将中国先进的内镜诊疗技术带到尼日尔。一年下来,王东旭为当地患者做胃镜检查100多例。
凭借着精湛的医术,他经常得到当地患者的赞扬。他记得,有一个病人肠梗阻,依照当地医生禁食、胃肠减压治疗2日后病情没有好转,针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王东旭认为采用灌肠这种医疗方法会较好,但是当地医生不习惯。于是,他结合实际说服主管医师,解释这是中国的治疗办法,一边胃肠减压,一边用石蜡油灌肠。后来主管医师同意用此疗法,翌日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查房的时候,病人感激地握住王东旭的手,用法语说:中国医生,真棒!
短短一年多的援非工作经历,给王东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宝贵的财富,也是他人生中一次特别的历练。
见证了医疗卫生行业
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
王东旭获得尼日尔国卫生荣誉勋章。
随着国内内镜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王东旭先后多次外出进修学习,将先进的技术带回玉林,服务广大市民。多年来,由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他曾获得玉林市“优秀医生”,玉林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玉林市“青年榜样”等荣誉称号。
从2010年参加工作至今,王东旭见证了医疗卫生行业翻天覆地的发展与变化。“国家在保障民生医疗,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下了很大的决心,也做出了巨大努力,比如说医保全覆盖、药品器材集采、简化医保报销流程等,都非常不容易。”王东旭举例,患者服用乙肝抗病毒药,原来需要20-30元/天,现在一个月才需要6-8元;内镜手术的一次性圈套器,以前需要800-900元/个,现在费用降到了200元/个,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与此同时,他也享受着互联网发展给医疗工作和患者就医带来的便利。“医院建设智慧医院,数字领跑,患者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预约、挂号、缴费、查看检查报告等流程,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同样提供了便利。”王东旭说,以前加班加点手写病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只需要在电脑上输入关键词,患者相关的疾病资料就可以一目了然。
“尤其是慢病管理系统上线之后,一医一护就可以轻轻松松管理几百号慢性病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王东旭说。
来源:玉林晚报
通讯员:覃琴
编辑:宁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