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体检心肌酶异常,却没有任何症状!到底怎么回事?
近日博爱医院门诊
来了这样一位患者
7岁大的小元(化名)
10个月前在一次体检中
发现其心肌酶异常
然而在外无论怎么治疗
心肌酶却持续异常
没有好转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家属很担心,因为心肌酶不正常,一般是炎症等因素致使心肌损伤了或者是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等疾病,但是小元哪次生病后也没有发热、胸痛,没有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表现,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为何她会心肌酶升高?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以及完善检查,发现小元的血肌酸激酶(CK)370U/L(正常是40-200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活性(CK-MB活性)338U/L(正常是0-33U/L),血CK-MB活性明显增高,但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未见心脏有不正常的表现,其他检查,也没发现恶性血液肿瘤的疾病,医生考虑会不会是“巨CK血症”?
科普
什么是巨CK血症?
要了解巨CK血症,首先了解什么是CK-MB假性升高。
要了解巨CK血症,首先了解什么是CK-MB假性升高。
CK-MB是心肌受损的常用指标,它是CK中的一种,理论上讲CK-MB的活性是不可能大于CK的,但在日常检测中,由于方法学的局限性,出现CK-MB检测结果接近或高于CK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CK-MB活性假性升高。
CK-MB活性假性升高
一般有以下两种原因:
第一种情况:健康人血清中的CK‐MB(<5%)、CK‐BB水平极低甚至为零。但当出现神经系统疾病、肿瘤(肺、肠、胆囊、前列腺等部位)、脑外伤等情况时,可导致CK‐BB入血,就会使到检验机器误认为CK-MB升高。
第二种情况:血清中存在巨CK1、CK2,这种巨分子酶因其分子量大,在体内不易排出也不易被巨噬细胞吞噬而降解,故在血中存留时间较长,极易造成检验机器对酶类指标检测结果的误判,造成CK‐MB的假性增高。
那如何鉴别?
一般采用热失活试验就可以解决了。热失活试验是由于酶在45℃易失活,巨CK是免疫球蛋白的复合物,45℃不失活。所以,最后我们为小元用热失活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活性保留>50%,提示存在巨CK。
最后,巨CK血症可分为巨CK1型和巨CK2型,巨CK1往往不具病理意义,而巨CK2则提示恶性疾病,目前小元虽然肿瘤标志物筛查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3.9ng/ml,偏高,但查头颅、大腿MR未见异常,排除了肿瘤性疾病。
经过系统评估,小元目前无脏器受损的表现,一般情况好,暂不需要治疗。于是,小元便开开心心回家。
妇幼健康科普来源:儿科周荣锋
编辑、审核:中山市博爱医院编辑部
一审:王蓉
二审:何金钊
三审:史妙丽
上一篇:孕妈看过来,怀孕打疫苗你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