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妇儿科普 | 孩子感冒后突然腿痛、行走困难,原凶可能是它!
近日,8岁的小玲(化名)在妈妈的陪同下紧急来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神经内科就诊。
原来小玲3天前患有感冒,眼看感冒快好了,却突然出现了双侧小腿疼痛,行走困难不愿走动的情况,这让小玲妈妈焦急万分。
医生在初步查体后发现,小玲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都较高,而血肌酸激酶(CK)甚至达到5652U/L,在详细询问了病史,并完善相关检查后,小玲确诊为急性良性肌炎,随后给予小玲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并嘱咐小玲妈妈回家让小朋友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可适量进行运动,一般1周内小玲就可以治愈。
同时,医生也建议小玲妈妈平时应注重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这种病预后良好,并不会遗留后遗症,因此小玲妈妈不用太过担心。
听到这里,小玲妈妈悬着的心终于了放下了。
提问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一、什么是急性良性肌炎?·
急性良性肌炎又称儿童急性短暂肌炎,首先于1957年由Lundbeng发现并报道,后续的研究发现该病常常在呼吸道感染过程中或恢复期出现,常与病毒感染有关。
·二、急性良性肌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常见的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1、3型等。此外EB病毒、肺炎支原体、葡萄球菌等感染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目前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病可能是由多种病原体导致的感染性非化脓性肌炎。当孩子的肌肉在遭受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后,出现了感染性非化脓性炎症反应,导致了肌肉损伤及疼痛,同时伴肌酸激酶的升高。
·三、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表现·
好发于5~15岁儿童,病初常有发热、流涕、鼻阻、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感染症状,1~3天后常于睡醒或休息后突然出现双下肢肌肉疼痛,尤其以双侧小腿腓肠肌为主。肌痛多为钝痛,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不愿下地行走、行走困难、步态异常、跛行等,但无感觉异常。神经系统查体可发现腓肠肌压痛,其余肌力、肌张力及深浅反射均正常。
·四、实验室检查特点·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大多在正常范围,淋巴细胞比例通常升高,呈非细菌感染性血象;
2.肌酶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明显,可升高至正常值的数倍或数十倍。还可伴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轻度升高;
·五、诊断要点·
1.病前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
2.上述疾病病程中或病程后突然出现双下肢肌肉疼痛,以小腿为著,伴腓肠肌压痛;
3.CK升高明显,症状消失后CK恢复正常;
4.病情恢复较快,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5.除外其他神经肌肉疾病。
撰稿:儿童神经内科刘平
宣传统战部向毅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6.
[2]李燕华,王乐.小儿急性良性肌炎42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6(2):121-122.
刘平
儿童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疗组长
长期从事儿童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具备丰富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经验,如:癫痫、抽动症、多动症、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代谢或变性病等。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