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喝了薏米赤小豆,湿气未消又有腹胀?市一医院中医科医生表示,祛湿“良方”用错方法会有不良反应
薏米赤小豆煮水喝能祛湿,
但近日市民黄小姐
喝了几天薏米赤小豆水后,
不但湿气未消,
却引发了腹胀,
这是怎么回事呢?
本期专家指导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欧国飞表示,身体湿气重,煮薏米赤小豆水喝,是广为人知的祛湿“良方”。但如方法用错了,不仅加重湿气,还可能引发腹胀、腹痛
等不良反应。
从中医理论来说,
身体湿气分为“寒湿”和“湿热”两种类型,
不同属性的湿气,
祛湿方法也不同。
↓↓
“寒湿”多因脾虚所致,表现周身沉重、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腹胀、腹痛、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白。而脾虚主要因饮食不当,常喝冷饮、“凉茶”以及长期食用偏寒性的蔬菜、水果,刺激脾胃,导致阳气受损,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受损,寒湿内生,以及外感风寒湿气侵袭导致湿寒,如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寒气侵袭人体。
“治疗寒湿,
首先要健脾,调理好脾胃。”
欧国飞说,在祛湿上不少人走了弯路,认为
喝薏米赤小豆
水可以祛湿,但这两种食材都是性凉,对于
肠胃虚寒者
来说,
会
加重嗳气、腹胀、腹痛
等不适症状,如长期服用,会更加损耗脾胃阳气,加重脾虚。
寒湿者若要使用薏米赤小豆祛湿,不可生煮,须预先炒制薏米、赤小豆,薏米炒至金黄色有焦香味、赤小豆炒至变黑后,药性由凉变温,此时泡水饮用祛湿不伤脾胃。
此外,有一个常见误区是,认为“祛湿茶”可治一切湿气,但对于寒湿者不宜盲目喝“祛湿茶”,如广东市民常煲的金银花、菊花、木棉花、绵茵陈、鸡骨草、溪黄草、车前草、鱼腥草等皆属寒性,均不适宜用于寒湿者。
湿热者多因长期吸烟、喝酒、嗜吃辛辣、煎炸、甜腻食物,吃肉多,进食蔬菜、水果偏少,以及熬夜、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等。表现为口干、口苦、口臭、面部油腻、长“痘痘”、大便粘或者便秘、小便发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腻。对于湿热者,使用生的薏米赤小豆祛湿、清热最适宜。也可选用上文所提到的木棉花、金银花等“祛湿茶”。
医师
建议
寒湿者以调理脾胃为主,忌生冷食物和冷饮,少吃寒性的蔬菜及水果,均衡饮食,可用茯苓、山药、芡实、莲子煲汤健脾和胃,也可适当食用暖胃药膳。湿热者尽量少喝酒、戒烟、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合理服用“祛湿茶”。
来源|中医科、西江日报杨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