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厦大中山开展新冠灭活疫苗前瞻性队列研究,再发国际顶级期刊(影响因子38.64)……
喜讯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的新冠灭活疫苗前瞻性队列研究,时隔3个月成果再次发表在《JournalofInfection》(影响因子38.64)上,揭示抗体免疫应答规律,助力新冠疫苗策略实施!
科研星空浩瀚无比
创新探索永无止境
2022年9月14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杨天赐教授团队在英国感染协会官方杂志《JournalofInfection》(中科院JCR期刊1区,影响因子IF=38.64)发表题为“DevelopingnewCOVID-19vaccineagainstthevariantsisurgentlyneededratherthanboosters:Alongitudinalcohortstudy”的研究论文。
这是检验科团队继三个月前在相同杂志《JournalofInfection》发表“IsthefourthCOVID-19vaccinedoseurgentlyneeded?Revelationfromaprospectivecohortstudy”论文的系列研究。
这是个有深度的推文
请耐心阅读哦
该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相同的自愿接种3剂次灭活新冠疫苗志愿者,定期采样进行新冠五种类型抗体监测,历时552天。研究发现第1剂次疫苗的免疫应答微弱,第2剂次疫苗能快速激起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但半年后抗体浓度衰减严重,呼吁打加强针。
【此阶段性成果“ResponseandDurationofSerumAnti-SARS-CoV-2AntibodiesAfterInactivatedVaccinationWithin160Days”发表在《FrontiersinImmunology》(中科院JCR期刊1区,影响因子IF=8.79),时间点与当时世卫组织呼吁实施接种第3针新冠疫苗策略完全吻合。】
进一步接种第3针新冠疫苗可快速唤醒机体免疫记忆,产生3-6倍于第2剂次疫苗的免疫应答,虽然抗体浓度也随时间有所衰减,但降幅较为平稳,在接种第3针后第9个月抗SARS-CoV-2中和抗体、总抗体、IgG类抗体滴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高于第2剂次最高值),采用幂律模型分析显示第3针疫苗大大延缓抗体的衰减。
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COVID-19毒株变异,现有疫苗产生的抗体中和能力骤降,虽然可减少重症和死亡,但不能避免被感染。研究提出当务之急应该聚焦于研发应对抗变异毒株的新疫苗,而不急于现有疫苗的第四剂接种策略的实施,或优先为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其抗体衰减更快)注射第四剂疫苗。
上面2篇“金光闪闪”的研究成果
链接来了,欢迎同道们查阅交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inf.2022.09.008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inf.2022.06.003
上面2篇文章的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均来自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以上文章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许秋燕、李秋玲、硕士生郑欣琪,通讯作者为杨天赐、林丽蓉和刘莉莉等教授,均来自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除此之外
这个团队还有4篇相关成果
☑²LiangX†,XuQ†,etal.AThirdDoseofanInactivatedVaccineDramaticallyIncreasedtheLevelsandDecayTimesofAnti-SARS-CoV-2Antibodies,butDisappointinglyDeclinedAgain:AProspective,Longitudinal,CohortStudyat18SerialTimePointsOver368Days.FrontiersinImmunology.2022;13:876037.(影响因子:8.786)
☑²XueJ†,WangY†,etal.Anti-Receptor-BindingDomainImmunoglobulinGAntibodyasaPredictorofSeropositivityforAnti-SARS-CoV-2NeutralizingAntibody.ArchPatholLabMed.2022;146:814-21.(影响因子:5.686)
☑²KongX†,WangY†,etal.False-PositiveResultsofSARS-CoV-2RT-PCRinOropharyngealSwabsFromVaccinators.FrontMed(Lausanne).2022Jun10;9:847407.doi:10.3389/fmed.2022.847407.(影响因子:5.058)
☑²WangY†,XueJ†,etal.A14+7dayquarantineperiodandadualnucleicacidtestingreagentstrategydetectpotentiallyindiscoverableCoronavirusdisease2019infectionsinXiamen,China.ClinChimActa.2022Jul1;532:89-94.doi:10.1016/j.cca.2022.06.006.Epub2022Jun6.(影响因子:6.314)
以上4篇都是2022年刊发的有关新冠检测与疫苗接种策略的系列研究成果,总影响因子超过25分。
乘风破浪争朝夕,不负韶华楫前行。杨天赐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传染病疾病临床、发病机制和应用转化的研究,尤其在梅毒领域的研究居全国前列,多年来团队获得的梅毒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占全国42%,影响着国内外梅毒研究的方向。团队在刚公布的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榜中再获3项梅毒领域的资助;近年来该团队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数超过30项(杨天赐教授7项,刘莉莉教授5项,林丽蓉教授4项……)。
团队的奋勇拼搏,十余年如一日,多年来为我院皮肤病学和传染病学两个学科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榜稳居百强夯实坚实的基础。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检验科的金字招牌
还有这些哦
重要荣誉
潜心钻研不懈求索
潜心钻研不懈求索
中山人一直在路上
中山人一直在路上
通讯员:刘莉莉
下一篇:孕前做对这件事情,哺乳不再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