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全球最小“胶囊起搏器”,让83岁老伯重获“心”生
近日,由我院心病科一区主任莫铘、副主任晏钊、高纪秋领衔的心脏电生理团队,成功完成了我院首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此举标志着我院心血管电生理治疗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起搏器诊疗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让玉林广大患者有了更好的选择。
患者为83岁高龄男性,既往有“脑梗死后遗症””、“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直肠癌”、“强直性脊柱炎”等病史,本次因“反复劳力性气喘6年余,再发加重3周”入院,伴反复头晕、神疲乏力、活动耐力差。入院查NT-BNP:5069.2pg/ml;动态心电图提示: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2.一度至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交界性逸搏,其中部分构成缓慢的交界性逸搏;4.频繁心室停顿;5.偶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平均心率为38次/分,最慢心率为20次/分,24小时大于2.7秒的停搏有576次,其中最大停搏时间为5.2秒。
考虑到患者高龄、心衰、脑梗后遗症长期卧床,营养状况差,胸壁肌肉及脂肪层菲薄等因素,如果行传统的起搏器植入术,则出血、伤口愈合不良、导线移位及囊袋感染的风险较高。经科室术前讨论、手术团队审慎的评估和论证,并经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决定选择目前国际上心脏起搏领域最先进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胶囊起搏)技术进行治疗。
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股静脉穿刺,放入传送鞘管,成功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心腔内部。手术历时1小时顺利完成,术后起搏器各项参数正常。
术后患者头晕、神疲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穿刺口未见红肿及渗出;心电图提示:1.加速的房性自主心律;2.左心室高电压;3.ST-改变;4.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看到患者经手术治理后病情明显好转,且创口小愈合快,患者及家属对我院的诊疗能力、服务水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是目前国际上在起搏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它不但继承了第一代无导线起搏器的所有优点,比如体积小,兼容1.5T/3.0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等优点,没有传统电极导线相关并发症,患者几乎感觉不到有异物;还通过算法革新,可以智能感知心房信号,可以为心脏提供持续稳定的动能。
Micra无导线起搏器将无导线起搏器将脉冲发生器与起搏电极合为一体,体积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比传统心脏起搏器减小93%,重量仅约2克,拥有强大的电池续航能力,预计使用寿命长达12.8年,以“微缩胶囊”的形式直接将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腔内部,手术过程时间短,植入成功率高,术后无传统起搏器手术局部肿胀及疼痛感、囊袋感染、手术疤痕、术口出血、电极移位等不良反应,且术后恢复快、舒适度好,患者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开展,为我院心律失常开启了微创治疗新征程。近年来,玉林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在保持发扬中医传统特色的同时,持续紧跟国内外心血管病治疗技术前沿,不断提升“高精尖”手术水平,竭诚为广大患者提高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玉林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于2018年,中心由心内科、急诊科、呼吸科、ICU、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检验科等多学科组成,与120急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有效的联络机制,实现院前急救与医院的无缝衔接。中心医疗技术雄厚,广泛开展冠脉支架植入术、冠脉药物球囊扩张术、冠脉CTO旋磨、血管内超声、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FFR)、心梗静脉溶栓、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肺栓塞介入治疗、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等医疗技术。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帮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玉林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相关科室医护人员随时有人待命,为患者提前构筑好了院前院内的绿色通道,可以绕行急诊科和CCU直达导管室,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导管室,将堵塞血管及时开通,避免更多心肌坏死,拯救患者生命。
胸痛中心:0775-2850120
心病科一区:0775-2580111
心病科二区:0775-2580156
撰稿:心病科
一审:莫铘
二审:曾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