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识——你不知道的维生素D
医院里,有患儿的妈妈提问:“医生您好,我家盼盼患的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D呢?”。医生笑了笑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维生素D的作用可不只是辅助钙的吸收,它对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都有好处,今天就让我来给你讲一讲你不知道的维生素D吧!”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来源于表皮中的7-脱氢胆固醇,其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3的前体,再经温促作用转换为维生素D3,之后在体内先后经过肝、肾的两次羟化作用才能转变为活性形式而发挥生理作用。我国绝大部分地域位于亚热带及温带,光照相对不足,再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活方式转变,特别是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目前通常将血清25OHD水平作为反映维生素D状态的指标,即血清25OHD<10μg/L(<25nmol/L)为严重缺乏,10~20μg/L(25~50nmol/L)为维生素D缺乏,20~30μg/L(50~75nmol/L)为维生素D不足,>30μg/L(>75nmol/L)为维生素D充足。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儿童维生素D的缺乏或不足比例较高,应当予以重视。
维生素D的缺乏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后者与维生素D代谢中的关键酶的基因型及编码蛋白质的活性有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甚至发现,维生素D代谢酶的基因型影响其补充后的疗效。实际上已有相当多的研究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儿童患者中,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未患病儿童群体,且即使积极补充维生素D,仍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及不足。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维生素D的作用就是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骼健康,然而随着维生素D活性形式及受体在骨外组织中被不断发现,其在肌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和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也被逐渐关注。实际上,维生素D经人体羟化形成活性形式后,发挥的是激素样作用,具有免疫调节的能力,它对各种免疫器官、细胞及炎症因子均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主要是通过影响抗原提呈细胞的活化,调节各免疫细胞的比例及功能,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来实现的。
多种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联。近年来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幼年皮肌炎、系统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息息相关。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此外,在罹患龋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特异性皮炎、炎症性肠病、甲状腺疾病、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矮小症、肥胖症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也较普遍见到。
目前,维生素D已成为风湿免疫学科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对于非骨骼疾病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维生素D需求量大,是缺乏的高危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佳是引起儿童各种急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在儿童的各年龄阶段均建议补充维生素D。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儿童患者更应当注意监测25OHD水平。鉴于补充维生素D不仅方便经济,且副作用小,因此建议患此类患者的25OHD水平至少维持在30ng/ml,最少稳定在40~60ng/ml之间。
普通维生素D安全剂量范围宽,人群中少有因普通维生素D摄入过量导致中毒的报道。阿法骨化醇及骨化三醇均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前者只经肝脏代谢,更适用于肾脏受损的患者。后者为维生素D的完全活化形式,半衰期短,有效血液浓度高,有导致高钙血症的潜在危险,但对于肝脏损害及脏器功能减退的患者更加适宜。
风湿免疫科谢偲
微信制作:瞿冠英
一审:曾力妮
二审:阮亚安
三审:王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