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肺气不足易“悲秋”,这些养肺润燥的食疗+穴位需收藏
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此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是由阳转阴的关键时期
该如何养生
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徐光镇中医师有提醒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云,“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徐光镇表示,秋分后,人体的阴阳代谢也进入到了阳消阴长的过渡期,此时养生要顺应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
饮食调养,以润秋燥
秋季到来,在南方地区虽未见寒气来临,但气候已由热转凉。尤其秋分过后,空气中水分减少,人体常常会感到“秋燥”,主要表现为口渴咽干、声哑干咳、鼻衄(鼻出血)、皮肤干燥等。
中医历来倡导以饮食调养来抵御燥气,有“燥则润之”的养生理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适当多食一些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平补之品,如银耳、百合、沙参、麦冬等。
此外,饮食也要注意荤素搭配。
顺应秋气,天人合一
中医认为,秋气具有“肃杀”的特质。秋属金,对应的五脏为肺,肺在志为悲忧,因而人在秋季容易产生悲忧的情绪,称为“悲秋”。
尤其是素体肺气偏虚之人,有时候不知不觉情绪就莫名低落起来。这些不良情绪最易伤及肺气,进而影响人体的正气。所以,秋季养生应当注意保持情绪乐观,收神敛气,不使神志外弛。
秋高气爽、天气晴好时可以多参加室外体育锻炼,增强机体防御能力,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但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不宜过长,以防出汗过多导致阳气耗散、损伤阴津。
养肺艾灸,雪中送炭
秋季艾灸可以起到调肺气、润肺阴、降肺火、去肺燥的调理作用,可谓是“雪中送炭”,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督脉灸
益肾通督,扶阳固本,补中益气,健脾利湿,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
温通刮痧
刮肺经有助于去除体内积累的邪气,利于冬天进补。
雷火灸
该灸法主要针对肺俞、太溪,可调肺气、滋阴,适合秋季尝试。
此外,居家养生也可以多关注下面2个穴位——
中府穴
取穴: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2肋间隙处。正坐或仰卧,将右手三指(食、中、无名指)并拢,放在胸窝上,中指指腹所在的锁骨外端下即是。
肺经的募穴,脏气结聚之处,可止咳平喘、清泻肺热、补气健脾。
太渊穴
取穴:位于手腕部,仰掌,腕横纹之桡,大拇指竖立起时,有大筋竖起,筋内侧凹陷处。正坐,伸臂仰掌。以一手手掌轻握另一手手背,弯曲大拇指,大拇指指甲尖垂直下按之处即是。
肺经的原穴,是肺经元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可宣肺止咳、宽胸利气、通调血脉。
每次按揉3分钟,每日2-3次,能感受到酸、胀或痛等得气感为宜。
润肺解燥有推荐
徐光镇表示,此时,最适合来一碗温和滋养的糖水润肺解燥。以下两款糖水就很适合秋季饮用,有美容养颜、润燥去火的作用,经常饮用还能帮大家驱除秋季不适。
1
「银耳枸杞雪梨糖水」
【原料】
银耳1朵半、雪梨1个、枸杞2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
【做法】
银耳提前用温水泡发半个小时左右;雪梨削皮切块;一起放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煮开后转小火1小时左右;最后再加入枸杞和冰糖,煮2-3分钟即可。
【功效】
银耳补脾开胃,益气清肠,还可以滋阴润肺;雪梨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红豆百合莲子糖水」
2
【原料】
红豆200克、莲子30克、百合20克、白砂糖适量、水适量。
【做法】
莲子和红豆提前浸泡3小时,莲子去芯;将红豆、莲子、百合放入锅内,加水600毫升,放入砂糖调味,大火煮沸即可。
【功效】
红豆益脾胃、补血,加入莲子、百合固精益气、强健筋骨,能治肺燥、干咳、提升活力。
注意!以上两款均为糖水,不适合血糖高和糖尿病患者,减重党也可以不加糖食用。
据悉,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以“治未病”的养生思想为指导,结合地域特色、节气特点和中医体质辨识,面向广大健康、亚健康、易患疾病人群、慢性病患者及病后康复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全面、综合、规范的中医预防保健调理服务,中医辨证施治与内调外治相结合,采用耳穴诊治、腹针、脐针、筋针、刺络放血、平衡火罐、隔玉灸等近50项中医适宜技术,擅长对体质偏颇、睡眠障碍、肥胖超重、慢性疲劳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进行综合调治,提供上述多款养生汤膳方及养生茶饮,需要的市民朋友们可来我院治未病中心进行保健调理。
(点击文字链接即可进入挂号)
作者:陈唯唯、苏健斌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秋分将至,气温渐凉,凉燥主气
又到了小儿感冒
咳嗽、腹泻等疾病高发的季节
为给孩子的健康多一道防线
我院儿科的秋分贴也来了
宝爸宝妈们
赶紧点击下方链接查看了解
▼
金秋九月,为孩子们送上调理身体的好帮手——秋分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