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防治系列科普】不可忽视的早产儿视网膜筛查
人类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
来感知和了解世界
其中,视觉感知对世界的了解信息量
能达到83%
所以及时做眼底筛查
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患有眼病的儿童极为重要
指出生胎龄少于37周的新生儿。
ROP是发生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即胎儿在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出生,眼底的视网膜血管还未完全发育好。在某些因素诱导下,会出现血管异常增生,严重者可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而最终失明。根据病变严重程度,ROP可分为5期。
正常眼地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主要发病原因:早产、低体重,诱发因素是全身疾病及吸氧。一般来说,出生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几率越高,病情也越重,如不及时处理,最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导致双目失明。
早期发现、及时转诊、规范治疗是决定愈后的关键,是降低致盲率的最有效途径。
2021年出生缺陷防控项目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纳入补助项目。对于符合条件孕产妇所娩新生儿可享受一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初筛(孕周<37周的早产儿)和一次初筛阳性者复筛(初筛发生ROP病变的早产儿)。
除早产儿外,ROP筛查标准中指出明确需要筛查:
①出生体重<2000g的低出生体重儿。
②患有严重疾病或有明确较长时间吸氧史,儿科医师认为比较高危的患者可适当扩大筛查范围。
声明:本文仅为妇幼健康科普,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仅为妇幼健康科普,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稿:眼耳鼻喉科林燕婷、保健部阮洁莹
编审(二级):健康教育科何韫聪
审发(三级):健康教育科宋洁
健康教育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