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医案】陈福如:健脾益气法治疗胃痞·脾胃气虚
资料来源:陈福如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审核专家:刘青
深圳市中医院
////
陈福如1940年出生,2001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名中医。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6年制医疗系。现任深圳市中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53年。为深圳市首届名中医、第三批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代表著作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福如临床经验集》与《医学探微》两部。
名医医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名医医案】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发病过程
胃脘痞满6年。
首诊证候
进食则胀,纳食乏味,恶心嗳气,大便软,日2次,脸色萎黄少华,舌质淡红,舌苔白润,脉弱。体重50.5kg,身高175cm,体重指数(BMI)16.49。
辨证论治
诊断为胃痞·脾胃气虚。治以健脾益气。处方:黄芪30g,党参、白术各20g,炒香附、苏梗、鸡内金、姜半夏各15g,陈皮、炙甘草各5g。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天1剂。
随诊过程
二诊:11月29日
经2008年春追踪,一切正常,体重增至56kg。
医生
我临证十分重视观察患者的肥瘦,把体重指数(BMI)纳入辨证因素。凡是严重消瘦的,应排除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以及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采用中西医两种诊断,为正确辨证奠定了基础。
本病例辨证为脾胃气虚的依据是:纳食不振,脸色萎黄,神疲气短,脉弱和体重不足。方用陈夏六君汤合香苏饮,共奏健脾益气、理气消痞之功,突出用药精、简、效的特点,缓图起效,不求急功,重在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
若用药繁多,不仅难求寸功,又会重伤脾胃,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而出现肝气郁结等,此种情况屡见不鲜。作为医者,提高学术水平永远在路上。只要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认真总结,激发创造性的辨证思维,必能达到彼岸。若贪图享乐,怕苦怕累,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若要治病求效,只能是望梅止渴而已。
✦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