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娃儿食物过敏这一抹多问题,华西广医一文解释清楚!
说起儿童食物过敏这件事,
不少家长都有一肚子苦水:
我的娃儿吃不得花生,吃了就要起疹子...
牛奶、芒果、蛋黄,这些食物我的娃儿都容易过敏...
恼火得很!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了解
儿童食物过敏这件事儿吧~
儿童过敏,通俗来说,就是孩子对某些特定物质有过敏反应。造成宝宝过敏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
儿童食物过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食物过敏对孩子有哪些伤害?该如何预防与治疗?一旦宝宝食物过敏了,作为家长又该如何护理呢?快来一文了解~
说到食物过敏,我们先从过敏反应、过敏性疾病谈起。
食物过敏(foodallergy)是指机体通过食入、皮肤接触或吸入某种食物而引起的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机体过敏性炎症的一组疾病。
许多食物可以引起人体过敏,最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坚果、甲壳类和贝类、鱼、小麦和大豆。食物过敏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报道不一,成人的发病率接近5%,儿童则可达8%,儿童食物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人,我国重庆、珠海、杭州3城市0~2岁儿童食物过敏检出率相近。近年来一些地区的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食物过敏最常见的表现是消化道症状。主要包括:反复或持续存在的痉挛性腹痛、腹泻、便血、呕吐、反流、肛周发红、便秘、拒食等,严重的伴随消化吸收不良从而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食物过敏最常见的表现是
消化道症状
。主要包括:反复或持续存在的痉挛性腹痛、腹泻、便血、呕吐、反流、肛周发红、便秘、拒食等,严重的伴随消化吸收不良从而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另外,
特应性皮炎
也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其包括:进食后2h内出现水肿性红斑、风团或口周、眼周等部位肿胀;或进食6~48h后原皮疹好发部位出现红斑、渗出、结痂、苔藓样变、伴瘙痒表现等。
当孩子添加新的食物之后,出现类似可疑食物过敏的表现,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停止喂养可疑食物”。然后到医院就诊,让医生询问病史、检查孩子后,结合适当的检查,得出正确的诊断,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继续喂养可疑过敏的食物或不必要的停止所有辅食,都是不可取的。
对于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婴幼儿,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至少4~6月龄;有条件的配方奶喂养者建议选择部分水解配方。
2.固体食物引入:4~6月龄后常规引入固体食物,不晚于1岁;每次只引入一种新食物且持续3~5d或5d以上;食物多样化,保持日常摄入以维持其耐受性。
3.其他:添加益生菌仅用于预防湿疹;不能母乳喂养者建议添加含有益生元的配方粉;不建议采用其他免疫调节性营养食物(如ω⁃3,维生素D)预防过敏性疾病。
答:牛乳中很多成分与母乳类似,所以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有可能对母乳有交叉过敏。其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宝宝出生后吃过的配方粉有关,也有可能与母亲的饮食有关。
答:羊奶蛋白与牛奶蛋白有92%以上的相似性。目前,没有研究表明羊奶粉比牛奶粉过敏程度更低,更没有羊奶粉更不容易“上火”的说法。
答:湿疹是一种特异性皮炎,在小婴儿中非常常见,其多与过敏有关。若存在确切的食物过敏证据,需要咨询医生后针对食物过敏进行回避或者治疗。
湿疹明显时,局部皮肤充血、粗糙、脱屑、渗出,部分家长会害怕给孩子洗澡。但是,湿疹的对症处理原则是:清洁、保湿。建议每天用温水洗澡,洗净后适当涂抹保湿霜,有利于湿疹的恢复。当局部存在感染或湿疹非常严重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
答:在孩子的生活照料中,如果过度清洁、使用消毒剂,不仅对孩子没有好处,反而会提高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建议生活中要去除消毒剂,坚持母乳喂养,尽可能少用抗生素,按时预防接种。
1.1岁以内婴儿食物中不应包括鲜牛奶及其制品、带壳的海鲜,如果有过敏家族史的孩子,慎重选择大豆及其制品、鸡蛋清和家族中可能过敏的食物;
2.1岁以内食物中不应该额外添加盐、糖及其他调料;
3.1岁半以内,奶是孩子的主食,不要让辅食喧宾夺主;
4.孩子磨牙尚未长出之前,应以泥糊状食物为主;
5.根据孩子自身的接受程度确定食物安排和搭配,不要盲目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辅食添加时个体化喂养的体现,绝对不能横向攀比。
食物过敏无小事,
家长朋友们不要大意哦~
【参考文献】
[1]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550.
[2]王晓川,孙金峤,孙晓冬,郭翔,丁华,许二萍,许玉洋,朱轶姮,张钧,栾琳,刁连东.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四——食物过敏与预防接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01):1-2.DOI:10.19538/j.ek2019010601.
本期科普专家简介
况建华普儿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儿科学硕士。
200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2014取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16年取得临床医学(儿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就读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2年,主修儿童心血管内科,具备系统的儿科疾病诊治理论体系及丰富的临床诊疗及危重病人抢救经验,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儿童呼吸、儿童消化及新生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硕士学位攻读期间公开发表儿科学专业学术文章1篇,完成学位论文1篇。
邓亭亭,护师,儿科护理组长。毕业于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本科,学士学位,从事儿科病房工作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