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晒太阳、补阳气正当时
盛夏未央
初秋登场
2022.9
九月的阳光和空气,一半热烈,一半清凉。《尚书·洪范》云:“金曰从革”,金属在古代多作为兵器,具有肃杀、沉降、清扫的特性。秋天里,秋风扫落叶,大自然一派萧条景象。所以秋天在五行中属金,在五声中属商声,商,也就是‘伤’的意思。秋天到了,看到万木凋零,不由发出人生的悲叹。这些都是人们看到自然变化所发出的感受。
太阳是万物之源,生命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它。进入秋季,天气渐凉,阳光不像夏天那么猛烈,秋冬晒太阳可以为身体储备阳气,应对将要到来的寒冬,晒太阳散步等户外运动,也可以让心情愉快。
晒太阳的部位,中医有讲究
(图源:百度图片)
晒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聚于头部。晒头部可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晒后背
中医讲“背为阳,心肺主之”,且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均分布在后背,所以晒后背有助于补充阳气,阳气充足就可以抵御外邪入侵。
晒腿脚
俗话说“寒从足下起”,阳虚体质的人总觉得腿脚冷冰冰的,这种情况最应该晒晒腿脚,温熏阳气,通畅血脉。
晒手心
我们的手心有一个劳宫穴,具有健脾胃、祛寒邪的作用,在和煦的阳光下,晒晒手心可以起到舒缓疲劳、促进睡眠、强心益气的作用。
秋季中医养生作息时间及最适合晒太阳的时间
(图源:百度图片)
最适合晒太阳的时间
秋天的太阳不再热浪滚滚,多了一份柔和与舒适。早上6点至10点,下午4点至5点,这段时间最适合晒太阳,应该避开中午紫外线最强的时间段。
秋季中医养生作息时间
《黄帝内经·素问》: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其意思为:人的阳气在白天从肌表护卫着人。日出时,称为“平旦”,人体的阳气开始活动;中午称为“日中”,人体的阳气达到最盛;随着夕阳西下,人体的阳气也就渐渐转为虚弱,毛孔随之闭合。因此,到了天黑以后,人就应该停止活动而去休息,将阳气收回到身体里养护,抵拒外邪入侵,更不要搅扰阳气运动筋骨,也不要接触户外的雾气湿露。如果违反了平旦、日中、日西这三个时段应该遵循的阳气运行规律,身体就会日趋困顿虚薄。所以秋天应该早睡早起,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晒太阳,储备阳气。
秋季应该畅情志
(图源:百度图片)
秋天到了,看到万木凋零,丝丝凉意,尤其是傍晚时候夕阳西落,雀鸟归巢,如果独自一人行走,不由心生寒意,发出人生的悲叹,多了一份伤感。这个时候应该结伴出游,登高望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激励自我的壮志雄心。另外结伴出游可以一路畅谈,排除心中的孤独感。秋季阳光不再猛烈,多了一份柔情,多点结伴出游、参加户外活动、晒晒太阳,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秋季润肺燥
(图源:百度图片)
秋季阳气敛收,阴气渐长,天气由热转凉且气候干燥。秋季燥邪最易损伤人体肺脏。肺作为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主呼吸,与大肠相表里。当空气中的湿度下降,燥邪伤肺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咳嗽痰黏、大便干结、皮肤皲裂等症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润燥的食物,像雪梨炖银耳、秋梨膏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酸味是收涩的,可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让我们积极储藏阳气
准备应对寒冬的到来
中山市中医院编辑部
上一篇:痛风发作不用慌,中医有妙招!
下一篇:中秋吃腻了吃点它,应节又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