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抗疫故事 | 心脏外科:全“心”全“疫” 共克时艰
心脏外科
2022年8月,新一轮新冠疫情席卷海南,琼州儿女再一次面临严峻考验,医院紧急通知全院医护人员取消休假速返岗位,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柳德斌主任带领全科医护人员时刻备战,积极响应医院党委号召,投身疫情防控的各个点位,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又一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和医德本色。
此轮海南疫情心脏外科一共派出29名医护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其中8名护士到三亚支援抗疫,1名医生和1名护士到儋州支援抗疫,另外还有多名医护人员参加海口核酸采样工作。
在海口各个采样点,医生谢霆、余成、韩小虎、曾星、庄仁玮、林升雄、谭威和陈文豪,护士项梅、林春琼、伍巧灵、郁秀明、甘娜、黄丹洋、周金娥、周雯丽、刘淑婷、王端浩、李萍、鲁娅、黎檀香、杨秀丹、余三姐、罗玲和许小杏等多次支援海口核酸采样。他们冲锋在前,30多度的高温让穿上防护服的他们不到半个小时,衣服就被汗水浸透,但没有一个人从“阵地”上退下来,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自8月1日起,护士王慧琳、张玉梅、蒲德瑶三人支援三亚市核酸采样。随着确诊人数的增加,疫情形势变得严峻、复杂,防控难度亦随之加大。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开展“敲门”行动,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应检尽检。穿着闷热的防护服,一层一层地攀爬,逐门逐户地采集。
8月21日,护士长李清月护士吕海玉参与支援三亚市中心医院。8月26日,科室再次派出黎震柳、陈瑶瑶和罗晓艳三位重症护士支援三亚市人民医院ICU。刚经历了失去外婆悲痛的陈瑶瑶,仍坚持完成各项任务,把自己的悲伤藏在心里,将思念化为动力继续参加抗疫工作,继续为病人做好护理,这种精神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李清月护士长是继湖北支援抗疫后第二次出征。作为此次医疗队的副队长、护理总组长,更是马不停蹄地穿梭于五个病区之间,她制作的“双重清查表”应用于当下隔离病房的护理工作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用患儿爱吃的食物作为奖品,鼓励依从性差的患儿勤洗手和正确戴口罩;她在湖北支援抗疫时重新编排的呼吸康复操在三亚中心医院再次发挥作用,护理团队积极引导患者做呼吸康复操,促进患者康复,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和效果。
“锻炼完很舒服,大家心情也放松了许多,我们有信心一定能早日战胜这次疫情,谢谢你们。”患者高兴地说道。李清月护士长还用音乐疗法来改善患者情绪,多管齐下,效果显著。
在大本营面对科室危重急症病人多,人员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心脏外科留守人员努力在防疫和科室医疗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医生和护士们不仅积极参与海口市全员核酸工作,而且有序地投身到科室的医疗工作中,用更加饱满的状态对每一名患者全身心医治和精心护理,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同事们“守好家”。
在疫情期间,后方每一场“保心战役”的胜利都来之不易。8月20日凌晨5点,一位因疫情滞留在三亚的旅客被紧急转到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她突发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夹层随时可能破裂,造成病人大出血死亡,需要立马手术。但这类手术需要大量输血的同时更需十几人团队密切配合,无缝衔接,是目前心脏外科领域最危险、最难的手术之一,在疫情期间人员、血液紧张的情况下,要完成这种手术更是非常困难。
柳德斌主任带领心脏外科夹层小组成员不畏风险,迎难而上,严格按照二级以上防护要求,全程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全头罩式医用面屏,强忍着所带来的窒息感,克服各种不适,与多学科迅速联合行动,为患者进行手术。当完成手术时,手术室时钟已指向次日下午5点,经过长达十二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总算化险为夷,顺利完成手术。下手术台时心脏外科手术团队的医护人员已是精疲力尽,汗水湿透了他们绿色的洗手衣。但赢下了这场与病魔“生死时速”的较量,他们的脸上都绽放了疲惫但坚毅的笑容。
心脏外科的柳德斌主任、党支部书记张红虽在后方主持大局,却仍时时刻刻心系前线,经常打电话慰问关心在身在三亚等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叮嘱她们注意防护,安全归来。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柳德斌主任慰问在一线战斗的同志们,望大家早日凯旋。
撰文:徐维瑞
责编: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