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重要的血液成分,捐献的人却不多,下回献血考虑一下!
提到献血,大部分人想到的场景都是:在流动采血点,使用人工采集的方式捐献200-400ml鲜红色全血,这种方式只能制备悬浮红细胞、血浆和冷沉淀。实际上还有一种弥足珍贵的血液成分是只能在血站单采科,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完成的,它就是——单采血小板。
揭开血小板神秘的面纱
血小板是我们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大小只有1到8微米,但却是机体止血和凝血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
它能黏附在破损的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上,能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小板凝块,还能释放出多种促凝物质使得血液凝聚,当形成血凝块后血小板还能进一步收缩,使凝块更好的封堵出血的伤口。
身体需要止血时每一步都离不开血小板,所以临床上输注血小板广泛应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严重出血性疾病患者。
血小板的保存期与一般血制品也有所不同,对比起血浆的一年有效期、红细胞的35天有效期,血小板的保存期只有5天。
血制品保存期
血浆
一年
红细胞
35天
血小板
5天
目前血小板常用制剂分为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两大类。与手工分离的浓缩血小板相比,单采血小板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献血者的循环血液中一次性采集,具有输注总量低、纯度高的优点,可明显提升输注效果的同时降低了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血小板比红细胞更小,是连接红细胞进行止血不可缺少的成分。
这么重要的血液成分,为什么捐献的人不多?
1.这种黄色的“成分血”知名度不高,因为说到献血,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捐献红色的全血。
2.单采血小板的捐献受制于场地,由于血细胞分离机不易搬动,通常需要志愿者到指定场所才能捐献,如在惠州只能到惠州市中心血站机采科方可捐献,同时捐献时间长,一般在40分钟至90分钟之间。
3.血小板的捐献要求比全血更严格,如:血红蛋白:男≥120g/L、女≥115g/L;血小板计数≥150×109/L且<450×109/L;红细胞比容≥0.36;转氨酶≤50u/L;其余各项结果无异常。所以无偿捐献血小板的人群数量相对少。
事实上,人体对血小板的恢复能力比全血强很多,对身体的负荷更小,捐献48小时即可恢复到捐献前水平,两次献全血的间隔是半年,但两次献血小板的间隔只需两周,献血小板四周后就可以献全血。
2021年,我市共有5702人次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共采集7932个治疗量,较2020年增长了18%,而且新增机采血小板献血者631人次。这些自愿无偿的献血者都是非常健康的爱心人士,定期捐献单采血小板没有对他们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更多勇于担当的人,才能拯救更多的患者。
无论是从单采血小板献血员的稀缺性,还是采集难度、保存期短等方面,都突显得单采血小板的弥足珍贵。同时随着三甲综合性医院急危重症患者、血液病患者数量的增多,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越来越大,单采血小板经常处于供不应求。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要严格把控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积极的向大众宣传无偿献血的常识,减少其恐惧和负担心理。同时倡导普通群众积极加入无偿献血工作中,让生命延续,让爱心传递。
审核|李丹王运广
文|邓树章李丹
数据来源|惠州市中心血站
图|pexels输血科
编辑|程秋伊
版权声明:创客贴图片已获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