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牵头制定的《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正式发布
每日一问
发表于1小时前
基层是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战场。
怎么从基层做起抵抗糖尿病的“入侵”呢?
2022年9月7日,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叔禹教授牵头亮出了一个“大招”——《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
这是我国首部针对基层开展糖尿病中医治疗的指南,是提高基层中医服务能力的重要工具。
此前,杨叔禹教授牵头编写《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这两大权威指南的中医内容,现在又牵头发布了我国首部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这是我院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的一个标志。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全国支持推动中医糖尿病事业发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为了应用中医手段消灭“糖尿病”这个敌人,早在两千余年前,“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首创消渴病治疗方药“肾气丸”,并最早记载了消渴病并发症,初步认识到痰湿、瘀血与消渴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这一时期诞生的经典名方如“白虎加人参汤”、“葛根芩连汤”、“麦门冬汤”,沿用至今。
随着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杨叔禹教授团队通过吸纳前沿科学技术成果和改进临床研究的方法学,不断深化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认识,推动中医药融入糖尿病防治体系中。
2021年,牵头修订《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修订“糖尿病与中医药”为“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2022年3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首次增加中医药学内容,新增“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章节。
2021年9月,通过全国30个省,192个县市,1150人次的问卷调研,明确了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指南的“知、信、行”现状和需求,明确了《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的编写方向和内容重点。
2022年8月30日,发布我国首部《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2022)》.9月7日正式实施。
接下来
杨叔禹教授给大家解读
糖尿病筛查工作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责任。
根据基层条件,建议首先应通过非侵袭性的风险评分筛选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强推荐),再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筛查,如OGTT试验。
同时也包含中医糖尿病易发体质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
糖尿病前期,突出具有中医特色的生活方式控制,采用中医健康教育、合理饮食及运动指导、心理和情志调节等,以改善精神和体质,促进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配合中药代茶饮、针刺、推拿按摩、穴位治疗、辩证治疗等控制血糖,预防进展为糖尿病。
注重糖尿病常见危险因素干预:对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推荐了富含中医特色、适合基层使用的干预方式,如耳穴贴压降压降糖,穴位埋线和针刺减重降脂等。
指南对中医健康宣教、食疗药膳、传统锻炼功法、情志调节给出了具体建议。辩证论治,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中医防治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之一。
针对糖尿病常见的口渴、疲乏、失眠、便秘、自汗盗汗等症状治疗,进行了治疗推荐,方法多样,包含代茶饮、汤药、非药物等。
将中医师参与的“三师共管”、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纳入指南。
“三师共管”是指中医师与內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照护师)等组成多学科照护团队,以期达到“一次门诊,三重照护”的目的。
“三师共管”通过“药、食、功、识”即“药物干预、营养支持、功法锻炼、心理调试”四个环节的干预,全天候的参与糖尿病管理。
最后,
来一波福利,
为配合指南推广,
杨叔禹教授团队还配套编写了
《糖尿病常见症状中医简明手册》、
《糖尿病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手册》
等指南配套书籍,
利于基层医师掌握指南。
品牌推广和媒体宣传部出品
来源:中医工作室
审核:陈雯
编辑:厦一宣
医院地址:厦门市镇海路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