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急救,救护伴我行”世界急救日活动来辽!!!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急救日”,为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水平,弘扬“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新时代文明新风尚,我院开展“终身学急救,救护伴我行(LifelongFirstAid)”世界急救日活动。
活动内容:“终身学急救,救护伴我行”线上急救知识答题活动
活动时间:2022年9月9日-2022年9月13日
参与方式: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答题系统界面。
线上答题活动结束后,将根据个人成绩排行,邀请分数排名前20名人员参加我院“全为生命”团队急救培训课。课程时间地点由我院工作人员后续通知。
评估周围环境安全,判断病人意识。分别用双手轻拍他或她的肩膀,检查病人的反应,并在病人双侧耳朵旁大声呼唤。如病人无反应,立即向周围呼救,拨打120。
让病人平躺在地面上。判断病人呼吸情况:观察胸腹部有无起伏,当病人胸廓无起伏、濒死呼吸时立即给予胸外按压。
将病人衣物、领带等解开。
施救者跪在病人一侧,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一手掌根部放在双乳头连线中点,另一手掌叠放上面,双手手指交叉紧扣,伸直手臂,与病人身体平面垂直,用手掌根部按压。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为至少5厘米(两次按压之间要让病人的胸部完全弹起,胸部弹起时手掌不离开胸部。
检查病人口腔,清除分泌物。开放气道,一手把病人额头向后推,同时另一手抬起病人下巴。人工呼吸,一只手捏紧鼻子,用口包绕密闭病人的口,缓慢吹一口气,吹气后松开捏紧鼻子的手;重复操作一次(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确保通气时可见胸部起伏)。
再次胸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交替进行,连续操作5个循环。再次评估呼吸,如病人呼吸恢复,复苏成功,把病人头部偏向一侧,整理衣物,等待120到来。
获取AED:可通过搜索微信小程序“汕头AED”寻找附近的AED。撕开封条取下AED迅速送达急救现场。
开机:掀开机盖开机,根据语音提示操作。
粘贴电极片:撕开包装袋,取出电极片,按图示将电极片粘贴在病人胸部干燥的皮肤上,一片贴于右侧锁骨下方,另一片贴在左侧乳房外下方。
分析心率:分析心率时请不要触碰病人。
电击:当病人有需要除颤的心率时,AED提示建议电击,按下放电键之前必须再次提醒并确认没有任何人接触病人。
放电完成:根据AED提示继续心肺复苏,直至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心肺复苏成功:要保持AED处于开机状态,不要撕脱电极片,不要盖上盒盖。
使用注意事项:
1.AED一旦到达现场,必须立即使用。
2.AED操作时尽量不中断心肺复苏,可两人配合完成。
3.在潮湿环境下,不宜使用AED。
4.AED放电时与病人接触也会被电击。
如果病人呼吸尚好,能说话,要让病人弯腰,鼓励其用力咳嗽,力争将异物自行咳出。注意不可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处去抠取异物。
如果病人呼吸困难、难以发声,但神志还清醒,救护员立即采取上腹部冲击法:双臂环绕其腰部,一只手握拳,放在病人剑突与肚脐中间(脐上两横指),另一只手包住握拳手,向后上方冲击挤压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如果无人救助时,病人可自行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如椅背或桌边等)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挤压,可重复挤压直至异物排出。
如果病人肥胖或是孕妇,可采取胸部冲击法:救助者站于病人身后,双臂由腋下环绕其胸,一只手握拳放在病人胸骨中部,另一只手握住握拳手,向后冲击,重复以上动作,直至异物排出。
一旦发现病人意识丧失、没有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为生命”急救培训项目成立于2018年9月,项目秉承“公益从心,急救同行”的理念,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群众急救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用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战略。
该项目由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提供技术支持,拥有专属AHA-BLS、HS培训导师及中国心肺复苏培训高级导师团队。通过系列专业培训课程,提升有志于公益救护事业的急救志愿者的知识储备与技术水平,对现有医疗急救体系形成有效补充,提高抢救成功率。面向大众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推广包括心肺复苏以及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项目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400场公益急救培训,有超过110名导师(志愿者)参与公益培训活动,累计直接受益群众超过4万人次,受训学员涵盖各行各业,包括志愿者、教师、学生、工人、公务员、企业职工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朱老师:13924768828
林老师:13929678222
杜老师:13670458720
郑老师:1359289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