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养生,这些常见食物,让你简单吃出健康!
中秋至
开海季
九秋时节气丰盈
肥美的鱼,鲜活的虾
大螃蟹,小蛤蜊、黄蚬子
海鲜自由回来了!
呼友唤朋来一聚,鱼虾鲜嫩满盆盘。
虾露嫩丝酥软落,蟹含红玉暗香沉。
炒梗烹鲈加桂姜,鱼鲜饭细酒香浓。
执杯持螯螯,足了一生事。
海鲜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也十分的丰富,亦适合“贴秋膘”。但是海鲜多性寒,如何科学健康地吃海鲜——必须了解一下。
生姜、紫苏为辛温解表药,药食同源,具有解虾蟹毒、祛寒、提味等作用。
生姜: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纲目》云:“姜生用发散,熟用和中”;《医学入门》云:“姜,产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本草从新》云:“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孙真人云:“姜为呕家圣药。盖辛以散之,呕乃气逆不散,此药行阳而散气也”。俗言:上床萝卜下床姜,姜能开胃,萝卜消食也。民间谚云“晚吃萝卜早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但阴虚内热者忌服。
紫苏: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或带嫩枝),药食两用中药之一。性温味辛,气清香,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现代研究表明,紫苏叶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挥发油类、黄酮类、花色苷类、酚酸类、三萜类、甾体类等。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菌、抗炎、抗过敏、降血脂、降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促消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但要注意温病及气弱者忌服,且不可久服。
小贴士
茶饮推荐
)
风寒感冒茶饮
紫苏葱姜饮
材料:紫苏叶2g(鲜品10g)、葱白5段、生姜3片
功效: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还可解鱼蟹毒。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肌肉酸痛等;也可以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频作、食欲减退等。吃鱼蟹虾的时候也可配合使用本药膳。
榄葱茶
榄葱茶
材料:青果(去核)4g,生姜6g,葱头(鲜)6g,紫苏叶7g
功效:具有解表,平胃。用于伤风感冒所致的发热,头痛,流涕,喷嚏,喉痒咽痛,胸腹胀满。
葱苏姜楂茶
葱苏姜楂茶
材料:葱白3根,苏叶3g,生姜6g,山楂9g,陈茶9g
功效:用于伤寒无汗,头痛发热。
胃寒茶饮
紫苏生姜红枣汤
材料:鲜紫苏叶10g,生姜3块,红枣15g
功效: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气功效。(注意:阴虚体质者不宜服用。)
参姜饮
参姜饮
材料:人参,生姜
功效:主治中虚胃寒,或劳极生寒热,或虚疟不已。
推荐
日行一膳
)
螃蟹
“菊留秋色蟹螯肥”,又到了一年最适合吃蟹的时节。金灿灿的蟹黄、饱满的蟹肉,让人一看就很有食欲。诸蟹皆性寒,性防积冷定须姜。加姜蒸煮炒皆可。
紫苏炒蛤蜊
材料:蛤蜊1斤、紫苏叶3两、生姜适量、酱油适量、油适量
做法:锅里加入适量油,加入姜片爆香,随后加入蛤蜊,大火炒,炒至蛤蜊七成开口的时候加入紫苏叶一起翻炒,至蛤蜊全部开口、汁水减少即可。
蟹鸡煲(秋日进补,蟹鸡两相宜)
材料:花蟹2只、鸡腿1个,大蒜30g,生姜20g,洋葱1个,青椒1个,西芹80g
调料:盐2小勺,糖2勺,胡椒粉2勺,生抽2勺,老抽1勺,蚝油2勺,料酒2勺,淀粉2勺,油适量。
做法:
1.将鸡腿去骨切小块,放入1小勺盐、1勺糖、1勺胡椒粉、1勺生抽、1勺蚝油、1勺料酒、1勺淀粉混合抓匀,腌制15分钟;大蒜、生姜、洋葱、青椒、西芹切好。
2.花蟹洗净切块,钳子敲开,切口部分裹上淀粉,下锅煎熟。
3.往锅中倒入油,油热后放入切好的大蒜、洋葱、生姜、青椒、西芹等配菜爆香捞出,留底油煎腌制好的鸡腿。
4.将鸡肉、蟹肉和配菜装进砂锅,加入1勺料酒、1勺耗油、1勺生抽、1勺老抽、1小勺盐、1勺胡椒粉、1勺糖、1勺淀粉和适量水,煮开收汁即可。
作者介绍
张晓燕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国家执业中药师,广东省健康管理新媒体传播分会委员。主要从事药物制剂开发、药物调剂工作。擅长中医药文化宣传、中药食疗药膳指导等。
叶超雄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国家执业中药师、佛山市南海区名医“骨干药师”。广东省健康管理新媒体传播分会常委、广东省保健协会药食同源转化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炮制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传统医药文化宣传、药食同源养生指导等。
来源|药学部杏林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