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 全流程保障急诊急救
白露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我们曾在秋日的良辰美景中设想过无数种关于九月的打开方式,唯独没有想过会以抗击疫情的战时方式开启。但是,大连是一座勇敢的城市,因为大连,所以无惧,这个城市从没有像如今这样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共克时艰。
为了更好保障为滨城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有温度的诊疗服务,大连市中心医院坚持抗疫防疫力度不减,在连续多日外派350人医护团队参与全市外采任务,两名外派专家和两支梯队合计107人支援市公卫临床中心,36人支援两处气膜方舱实验室,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血液透析中心持续工作以及保障院内患者持续性治疗的前提下,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保障急诊急救工作,一条真正的绿色“生命桥梁”架设在了急诊与住院部之间。
“任何时候,我们都会优先抢救患者生命!”这是院领导的严令。为保证各类急危重症的综合救治不受疫情影响,医院加大流调力度、建立紧急救治工作机制,增补人力配置、组建医疗救治专班,调整结构布局、重启过渡病房等,全力保障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坚持防疫、急救两不误。
针对不同就诊人群,急诊医学中心实行分区域、分层次隔离管理,保证及时救治来不及排查的高危重症患者。针对来自风险区域的患者,设置单间抢救室和分割区域,急诊人员穿戴防护隔离衣为患者治疗,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及时救治。
为了方便急诊患者核酸检测,缩短就医等候时间,医院将原来位于急诊B区的急诊核酸采集处迁至A区入口处,患者进门就能同步流调和采集核酸,半小时抗原检测、2.5小时快速核酸检测提供了就诊效率的“高效”。
解决了“进门”和“分区”问题之后,大量等待入院的患者怎么办?!重启过渡病房,为了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我们“拼了”。
9月5日的早晨,大连市中心医院是以过渡病房一病区正式开始收治急诊患者来开启新的一天工作的。
“我们是9月4日上午接到通知要再次启用过渡病房,事关患者绝不宜迟,当天下午我们就着手筹备病房组建事宜,从神经医学中心、胸外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心血管内科等几大重要学科抽调技术骨干,全力准备防护物资,加紧培训人员诊疗流程和防护强化等。第一病区目前设置了67张床位,9月5日一大早便开始正式收治患者。”
刘永华主任谈到,此次成立的过渡病房一病区,与3月份成立之初时候的急诊过渡病房功能略有不同,当时的病房只设置了留院隔离和急症急救功能,但本次规模更大,是真正将患者按照收住院标准进行集中收治,要和全院专科病房及医生对接,联合完成对患者的救治,这对医院的工作安排和各项管理可以说是“挑战不小”。新入院患者都需要在这里“过一遍”,边治疗边全面完成排查工作,直到患者完全“安全”了才可以再转到普通病房。
据了解,仅用两天时间,过渡病房一病区就已经收治了60余名急危重症患者,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等各大科系患者。“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病房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治这么多、这么复杂来自不同专科专业的患者,而且还同时兼顾了手术治疗与术后管理,真的是给了所有医生、护士巨大压力,在管理和流程上也给了管理部门巨大挑战。但是院领导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来给大家打气,告诉大家这就是“中心力量”,是时候展示我们“红色基因、长子情怀”的医院精神了,全院上下必须齐心协力、拿出魄力、亮出底气、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医院承担了全市很大一部分的急诊急救工作,让前来中心医院就诊的所有急诊患者都有了‘托底’的地方。”
负责过渡病房外科患者的肝胆外科副主任栾晓峰博士表示,此次过渡病房是由多学科整合组建起的综合病房,如果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医护人员需要穿戴二级以上防护在独立的第二手术室进行治疗;待患者全面完成排查工作之后,再由专科病房派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接收,将患者安全带回专科病房。“防范交叉感染,保障每个住院病人的安全,就是我们当前至关重要的大事。”
与此同时,为保障肿瘤内科、血液内科、放疗科患者的持续治疗需求,医院又开放了过渡病房二病区,设置30张床位,可以让更多有相关需要的患者享受到急需的医疗服务。
此前,医院已经有超过450名医务人员24小时常驻医院,目前为保障急诊急救和过渡病房运转,又有百余人需要点对点闭环管理,以保证出色完成全院各项防疫抗疫工作。
疫情期间,全体中心人将以高度的警惕性、高度的责任感,切实承担起医疗机构主力军重要职责,面对挑战、绝不退缩,逆风迎战、全力以赴,以最硬的实力、最强的底气,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流程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以更好的就医诊疗平台和健康保障体系惠及滨城百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文化宣传部邹霞、王小雨、丁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