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医案】郑泽荣:中医妙方治帕金森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肢体抖动、肌肉强直等运动症状,以及睡眠障碍、便秘、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但目前仍是医学难题。
近日,广东省名中医、我院内二科主任郑泽荣妙用古方为一位患帕金森综合征三年的患者缓解了症状,展现了中医在治疗帕金森病上的独特优势。
广东省名中医
内二科主任
内科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主要从事老年心血管疾病、老年脑病、老年糖尿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擅长:治疗内科(含老年)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病,如脑血管病(中风、眩晕)、失眠、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肠胃病等。主要从事老年慢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尤其是呼吸病、胃肠病、虚劳等。具有深厚的中医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效果好,深受患者好评。
出诊时间:周一、三、五全天
出诊地点:门诊楼二楼名医堂(4)室
刘叔今年78岁,3年前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双上肢一直轻微不自主颤抖,最近出现言语欠清,构音障碍,一直服用多巴丝肼片和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但效果仍欠佳,故而转为中医治疗,由亲友介绍来到郑泽荣主任医师门诊。
现症见:
就诊时患者呈面具脸,双上肢轻微颤抖,下肢麻木,站立及行走时双腿颤抖,腹胀,便秘,言语不清,构音障碍,舌淡暗、胖大有齿痕,苔白滑,脉滑。
辨证:
郑泽荣主任医师根据患者四诊资料,中医诊断为“颤振”;证属阳虚水泛,痰瘀阻络。故治以温阳利水。为其拟方真武汤加味,每日1剂,水煎分服,共4剂。
疗效快:
患者服药后复诊,感觉腹部不胀,便秘问题也得到解决,行走时双腿颤抖也缓解了。根据患者的情况,郑泽荣主任医师又为患者拟方涤痰汤加味。
患者再次服用五天后复诊,面具脸、双上肢轻微颤抖、言语欠清等症状已改善。郑泽荣主任医师又在涤痰汤加味这一药方的基础上加陈皮、白术各20g,党参加至40g。患者坚持服药一个多月后,症状基本缓解。
郑泽荣主任医师介绍,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中医学称之“颤振”,多因津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由痰阻脉络,致使经脉之气不守正位,而发肢颤。本例系脾肾阳虚,水湿不化,痰湿内生。故先以真武汤温运脾、肾。《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今阳气不能温煦筋脉肌肉,同时筋脉肌肉受水气浸渍故筋肉跳动身颤抖,有欲作之势。《伤寒论》日“头眩,身明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故取真武汤温阳利水之功。
《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舌为心苗,言为心声,语言流利,端赖舌体柔和,舌体柔和,端赖气以煦之,血以荣之,津以满之。只有气血和调,津行无碍,舌体和柔,语言才无障碍。如果起居不节,饮食无常,脾胃生化不足,腠理空疏,液聚为痰,痰随气升,阻于心窍,舌失和柔,于是舌强不能言语。此处所言痰阻心窍,是指心包而言,痰浊阻于颅内腔隙,脑外神经被阻,以致舌强不能言语。治疗痰涎壅滞,舌强不能言,可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消其痰滞;二是解其强直;三是助其正气。此方即据这一构思组成。方用南星息风化痰为其主药,既祛壅滞之痰,又解舌体之强;辅以半夏燥湿祛痰,竹茹化痰通络,消解痰涎功力为之增强。陈皮、石菖蒲醒脾化湿,茯苓淡渗利湿,协助南星、半夏恢复脾运,杜绝痰涎再生。痰随气升,阻于心窍,配枳实下气消痰,有令痰随气降之意。石菖蒲醒脾化湿之功尚属次要,主要在于通心气以开舌窍,合诸药共呈涤痰开窍之功。复配人参、甘草鼓舞正气,助正祛邪,遂使此方成为通中寓补之法。
医院地址:
湛江市霞山区解放西路14号
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
病区咨询电话:0759—2683021
注:本文所提的处方仅适用于本次病例中的患者。
供稿:廖斯琦
编辑/排版:黎小妹
-END-
医院地址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解放西路14号
公交:9路、30路建设路方向环线、31路、38路、30路解放路方向环线等。(市二中医院站)
导诊热线:0759—2682092
预约电话:1336070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