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白露养生重在祛“燥”,专家推荐3款防秋燥汤饮马上get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
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在经过立秋和处暑之后,夏日的暑热之气慢慢地潜藏到地下。此前,天气依然很热,加上大气气压升高,人就好像呆在蒸笼里,非常闷热不好受;白露后,却是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较大,尽管从最近的气温看,暑热不会一下退场,但闷热感会逐渐褪去,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
那么,在人体上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又该如何度过白露呢?我院肺病呼吸科詹伟杰主治中医师教你有效防秋燥。
(点击视频了解白露养生知识)
温燥OR凉燥?
进入初秋后,人体明显感受到有干燥的感觉,俗称秋燥。许多人会出现咽喉不适、咳嗽、鼻敏感、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中医认为,燥性肃杀,会克伐肝气,还容易引起情绪波动、月经失调、失眠等问题。
詹伟杰表示,秋燥又分温燥和凉燥两种:
温燥一般出现在初秋天气尚热时,临床上常出现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烦口渴、便秘等不适。
到了深秋天气转凉,则多为凉燥,临床上多表现为恶寒怕风、咽喉干痒阵咳、口渴、鼻干唇燥、皮肤干痛等症状。
詹伟杰提到,两者在治疗上均以润肺解表为法,只是使用的解表药药性不同。目前暑热仍在,常以温燥为主,可取桑叶、薄荷、杏仁各10克与1-2个梨皮一起煲水,当饮料喝;发生凉燥症状时,则可选择紫苏叶、杏仁、桑叶各10克,配以陈皮5克或玫瑰花5克煲水喝。均可加入罗汉果5克,可清润利咽,也能兼顾口感。
注意:如果症状明显且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尽快到专科就医。
日常生活防秋燥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詹伟杰建议,大家平时应多喝水,可以在早上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能有效缓解口渴,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
此外,秋季皮肤容易干燥,不宜洗澡过勤,水温也不要太热,洗澡时不要过多使用碱性肥皂和沐浴露,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我院内分泌科卢昉副主任中医师
也给大家推荐了3款防秋燥汤饮
赶紧煲起来
来源:肺病呼吸科、内分泌科
来源:肺病呼吸科、内分泌科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点击文字链接即可挂号)
(点击文字链接即可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