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泯防新冠 使命入磐抗疫情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的严重形势,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为抗疫定点医院的—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吹响了集结号,以集结号为令,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向疫情防控第一线,谱写了一曲以生命赴使命的壮丽战歌。
有这么一批人,留下最美“逆行”背影,在他们的岗位上守护着我们的城市,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逆行”者——邓静
“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护理价值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有需要的人。”
“孩子,你的脸怎么呢?”
“没事儿的妈妈,这是压痕,过两天就好好了。”
“你要好好保护自己,注意身体,我们等你回家吃团圆饭。”一瞬间你受不了了,你流下了眼泪。疫情中更显亲情的珍贵,英雄也是人,英雄也会有脆弱的时候,只是英雄从不被脆弱所征服。哭过之后,邓静穿上防护服,转身进入了病区。
作为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首批进入隔离病区的护理志愿者,年龄最小的她干起工作来毫无退让。当进入隔离病区开展工作时,这个任务远比邓静想象的更加艰巨:她每天需要与留院观察人员零距离的接触,每天5—6小时她都要穿戴着厚重的防护服给病人做护理,在这期间不能上洗手间,因为多上一次洗手间,就会多消耗一套防护服。每次进入隔离病区前,她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
穿上防护服后,触觉就没有那么灵敏了,就像是在“蒸桑拿”汗流浃背,尽管如此她还是会坚持每天在隔离区病区多待几个小时,她说:“我还年轻,身体素质好,应该多待一下。”使命在肩,她每天除了要坚持做好病人日常护理工作,还要为留院观察病人做基本的心理疏导,负责收病房的垃圾,消毒整理病区物资。
“逆行”者——马松林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他们和集体事业紧紧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
1月31日,她看见医院发出的门诊分诊志愿者的通知,她只说:“我要去医院。”匆匆忙忙的出门。夫妻间的对话简单而充满了默契。作为妻子马松林没空陪长期住校教学的丈夫,反而还把两个孩子“甩”给丈夫。对于丈夫和女儿们,她难免歉疚。2月10日,迎来了她小女儿一周岁的生日,马松林只能开视频给她女儿唱《祝你生日快乐》唱着唱着,她却唱不下去了,心里阵阵酸楚。她说:“虽然对不起孩子,但疫情当前,我不后悔我的选择。只有‘大家’病好了,我的小家才会平安。我坚信短暂的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必定会到来。”
作为预检分诊的她,每天她都会提前到岗,小心翼翼的穿戴好所有的防护装备,然后将工作器具逐一消毒,每天在岗时间长达十几小时,对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一一筛查。询问同样的问题,她每天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因为是民族聚集区,有时她还会用彝语与患者交流。但是只要她在工作岗位上,她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工作。
她钟爱白色,更忠于自己的事业。穿防护的她更是青春的力量在勃发。无论早上不见东方日,还是晚归常伴西窗月。她都不畏艰辛,用实际行动实现着最初的信仰和诺言,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描绘着“逆行者”的主色调。
“逆行”者——周素梅
她和所有女性一样,有丈夫、孩子、父母。在家里她是温柔的妻子、母亲、女儿;而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她换上了厚厚的防护服,变身“蒙面女超人”。
1月30日,西昌市城区内处处洋溢着新春的欢腾和喜庆。周素梅看到隔离病区缺一名护士长的消息,作为有十几年护士长经验的她马上报名。女儿撒娇的说到“:妈妈,能多陪陪我吗?哪怕一天也行。”在外地读书的女儿,一年难得回来一次,作为母亲她也希望能多陪陪女儿。战争从不会让女人走开,更何况她是一名白衣天使。她对女儿说:“大家都在战斗,我不能退缩。隔离病区是由我所在的科室改建的,不会有人比我更熟悉病区环境。
作为抗击在一线的护理人员,她选择了牺牲小家,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从进入隔离病区那天开始,她不仅仅要负责好病区的消毒工作,她还要一次次检查进入病区的“孩子们”隔离服有没有穿好,保护措施是否到位等等。为了维护病区的安全她完成《隔离留观病人入院制度》等十余个制度,确保护理工作运行规范有序、务实高效。与此同时,她每天都要保障病区安全、监控护理质量、检查病历书写质量、沟通协调各项工作、安抚焦虑的留院观察人员等工作。周素梅用她瘦小的身躯,诠释了对生命的崇高敬意。
正如平安出院的留院观察人员在感谢信中写道:“入院多天来,见到你们以无畏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职业品格勇对疫情,善待病员,恪尽职守,让人感动至深。因为有你们热情服务,良好照顾,时常安抚,细心安慰,让我倍感温暖,所以才使我们面对疫病而不惶恐,独处病房而不孤单,顺利渡过了隔离观察和检查的那么多天。”疫情的数字让我们触动,逆行中的你们给了我们最深的触动,关键时刻你们是让我们能依靠的一座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作为抗疫战士,他们不惧危险,不怕困难,纵使前路荆棘,在拯救生命的道路上仍奋勇前行。
上一篇:战“疫”一线 他们默默付出
下一篇:致敬,防疫战场的“雷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