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警惕这个“不定时炸弹”
进入秋季
天气渐渐转凉
早晚温差逐渐变大
很容易刺激诱发各种疾病
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颅内动脉瘤
今天小编邀请到市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丁昊医生
给大家科普一下颅内动脉瘤
丁昊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岁至60岁中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会破裂,死亡和病残率都极高。
颅内动脉瘤有哪些症状?
脑动脉瘤并非传统意义上理解的肿瘤,而是脑动脉壁先天性缺陷或血管腔内压力增高,在血流不断冲击的情况下,血管壁出现了气球状的隆起。打个比方,脑动脉就好比自行车的轮胎,时间久了或质量比较差的,轮胎上就容易鼓出一个包,一旦破裂就会爆胎。动脉瘤的“破裂”常是产生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
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患者头痛剧烈,形容如“头要炸开”,还会出现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升高等症状。部分病人出血可经视神经鞘侵入玻璃体引起视力障碍;还可能出现广泛脑血管痉挛,会导致脑梗死发生,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2.局灶症状
局灶症状是指局部脑病变引起的局部神经功能紊乱所表现的症状。如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被视为动脉瘤出血的前兆症状,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继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何诊断颅内动脉瘤呢?
CT动脉血管成像(CTA)。其中无创的CTA可以检查出未破裂动脉瘤
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
脑动脉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动脉瘤的金标准。
如何治疗颅内动脉瘤?
1.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根据动脉瘤的朝向、动脉瘤颈的长短等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常用的方法。
2.动脉瘤栓塞术
动脉瘤栓塞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首先需要经股动脉穿刺,通过神经介入技术在脑动脉血管当中放置微导管,之后再通过微导管在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填塞致密之后,血流便不会再进入到动脉瘤当中,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出血发生。
3.血流导向装置(FD)
对于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可采取血流导向装置(FD)进行治疗。血流导向装置是通过改变载瘤动脉内的血流方向以减少或减弱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达到动脉瘤瘤体内血液滞留和血栓形成的目的,最终在FD表面和动脉瘤瘤颈处形成新生内皮细胞,实现动脉瘤的完全闭塞和治愈。与此同时,也实现了载瘤动脉的重建,并降低了动脉瘤复发再通的风险。
温馨提示
气温骤降使人的血管骤然收缩,血管壁也变得脆弱,有脑血管瘤史的患者可以通过相关的检查,评估破裂的风险,及早手术干预,避免破裂所带来的伤害。一旦出现剧烈头痛、神志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有脑血管造影仪器和具有手术条件的医院就诊。
科室简介
市四医院神经外科是四川省重点专科,科室现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0人;有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9人,自贡市优秀医学专家4人。目前科室设置有5个专业方向: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方向、神经重症方向、神经脊柱方向、功能性神经外科方向、神经肿瘤方向。科室开展的手术有: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介入栓塞术、面肌痉挛等微血管减压术、颅内肿瘤切除术、脊柱内固定术、微孔锥颅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高血压)颅内血肿、经蝶窦神经内镜鞍区肿瘤切除术、神经内镜脑血肿清除术、听神经瘤切除术、颅底肿瘤切除术、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等近20项特色技术为科室代表技术项目。
专科专家门诊表
医师
门诊时间
院区
蓝美锐副主任医师
周一上午
檀木林院区
童瑜副主任医师
周一上午
檀木林院区
兰宗铭主任医师
周二上午
檀木林院区
周二下午
檀木林院区
(名医特需门诊)
丁昊主任医师
周三上午
汇东院区
赵杰副主任医师
周三上午
檀木林院区
李涛主任医师
周三上午
檀木林院区
童瑜副主任医师
周四上午
汇东院区
陈岷辉主任医师
周四上午
檀木林院区
陈立珂主任医师
周五上午
檀木林院区
罗飞副主任医师
周五上午
汇东院区
杨呈浩副主任医师
周六上午
檀木林院区
作者:付小花编辑:周燕
更多好看:
非必要不离市!自贡发布疫情防控最新通告——
*声明:
文中
部分【图
文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单位】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