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伯咽喉肿痛没在意,一查竟然多处患癌
咽喉肿痛在许多人看来是小毛病,吃点药或者挺挺就过去了。湖南郴州66岁的侯大伯把咽喉肿痛当咽喉炎拖了2年多,结果出了大问题。
侯大伯有着20年烟龄和酒龄,平日里每天至少一包烟、四两酒,近两年开始出现咽痛、咳痰现象,以为是咽喉炎,加上没有其他不适,就没有当回事,自己买点清咽下火的药吃。直到近两个月,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症状频繁加剧出现,到当地医院做喉镜发现喉部肿物。
为进一步诊断治疗,侯大伯家人带他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喉部核磁共振、喉镜显示会厌肿物、声带肿物,被收入了耳鼻喉二病区治疗。入院后完善检查,胃镜发现食道粘膜隆起,活检病理结果为食道鳞状细胞癌。
会厌、声带、食道多处患癌,需耳鼻喉科与胸外科同台手术切除病灶,患者的恢复将遇到很大的困难。加上侯大伯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家人顾虑之下拒绝开胸手术。耳鼻喉科邀请多学科专家会诊,消化二病区主任吴明浩结合胃镜结果做了精准评估,侯大伯病变没有累及肌层,局限在粘膜下,这样就有新的希望,不用开胸手术选择内镜下剥离食道肿瘤,万一术后发现浸润深度大于200微米,也可以通过追加放疗来达到外科手术的效果。这样可以做到一次麻醉手术解决多个部位病变,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和手术风险。
经过术前准备,由耳鼻喉二病区马丽娟主任医师与消化一科刘鹏主任团队同台为侯大伯实施全喉切除+内镜下食道粘膜剥离术,手术顺利,完整切除病变组织。术后侯大伯伤口恢复良好,近日顺利康复出院。
吴明浩主任提醒,食管癌死亡率高主要是由于绝大多数食管癌病人到医院就诊时已属晚期。食管癌早期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早期发现食管癌尤为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胃镜精查,就是在胃镜下通过直接观察、染色观察、放大观察、采集组织标本,来发现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当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吃过烫的水和粥,积极定期参加筛查和体检,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食管癌。
吴明浩主任介绍,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用于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并最大限度的保持消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完好性,是早期食管癌病人的一大福音,让更多的人免于因病情延误而致生命威胁。(消化内镜一部黎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