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超声二科联合成功抢救心包大量积液、超低出生体重极早早产儿
今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与超声二科密切合作,成功为一名孕29+2周出生仅8天、体重仅85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极早早产儿施行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引流术,及时稳定患儿病情,为其后续的救治打下良好基础。该病例还创下粤东地区进行心包穿刺的最低龄和最低体重儿纪录,体现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超/极早产,超低体重儿危重症救治上的综合实力。经过一系列精心治疗,该患儿已于近日康复出院。
患儿系第一胎,出生时仅29+2周,母亲有“重度先兆子痫、中度贫血,宫内窘迫“于2022年6月14日在外院进行了剖腹产,患儿出生后曾出现心跳骤停,经过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等抢救措施后,病情相对稳定。6月21日,患儿再次出现心跳骤停,考虑病情垂危,遂联系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转运中心进行区域转运(配置高级呼吸机和转运温箱,称“移动的生命岛”),患儿于当日凌晨成功转运至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入院后即紧急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患儿存在大量心包积液,心尖部液深约8mm。对于超低体重新生儿来说,大量心包积液易导致心包填塞,目前已经引起患儿多次心跳骤停,情况危急,必须尽快进行心包穿刺。由于患儿低胎龄,低体重,且处于上呼吸机状态,穿刺空间小,风险高,难度大,如何把握时机进行心包穿刺是治疗的关键。时间就是生命,病情就是命令,新生儿科郭继忠主任与超声二科林腾主任商议后,决定尽快在床旁进行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引流术。
经过与家属充分沟通,6月22日上午,在新生儿医疗团队的密切监护及做好随时抢救充分准备下,由超声二科林腾主任医师、连伟镇主治医师为患儿实施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引流术。术中,林腾主任运用娴熟的穿刺技巧,在超声引导下用穿刺针精准穿刺至心包腔,“一针到位”,引流出淡黄色液体近10ml,操作过程不到3分钟。术后超声复查显示心包腔积液基本消失,心脏搏动良好。穿刺过程患儿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反应,解除了心包积液导致的心包填塞极度危险的难关。术后,在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儿病情逐步好转,转危为安。
新生儿科是汕头地区早期实施全封闭式管理新生儿抢救治疗中心之一。近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大儿科被列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省内分中心。从专科规模、技术力量、诊疗水平、学术影响等方面均居粤东领先地位,总体水平位于省内先进行列。随着新生儿科发展,在超\极早产儿的综合治疗、随访管理包括: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与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早产儿专科门诊随访系统管理等均处于粤东地区领先、省内先进水平。是粤东地区最早开展新生儿区域转运,搭建本地区危重新生儿抢救的生命线,发挥着区域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的作用。
超声二科团队综合介入治疗水平不断提升,近期更设立了国内为数不多的超声介入专科病房,积极开展各项新技术项目,此例极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成功实施心包穿刺,标志着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二科在新生儿超声介入穿刺治疗再上新台阶,也体现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多科密切协作在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优势。
(科室:新生儿科、超声二科负责人:郭继忠、林腾撰稿人:连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