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不香、莫名消瘦、迈不动腿、疲惫不堪,原来是……市一院全科医学科有办法!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
随着熟悉的音乐响起
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
衰老又或“未老先衰”
这既是一个常见,
又是一个无奈的话题
疲劳、衰弱
是一个令人难于面对的状态
对此,我们需要警惕
亚健康或者是衰弱综合征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病例,就是一个老年人的求医过程。
袁老先生今年60岁,是一位刚退休职工。近1年来感觉疲乏无力,有时爬一层楼都累,感觉难受,体重逐渐下降,上秤才发现已瘦了10多斤。他曾多次到社区、诊所等就诊,经检查多项指标都正常,而用药效果又不佳。再到多家三甲综合医院门诊就诊,也未发现什么明确的病因,均未见糖尿病、甲亢、肿瘤等疾病。那他的疲劳、消瘦又从何而来呢?
其实,疲劳、消瘦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事情,最常见的就包括亚健康和衰弱综合征。针对这位袁老先生的情况,医生收入全科医学科进一步评估,确定患的是大多数老年人容易忽视的——衰弱综合征。
全科医学科积极围绕“健康五大基石”对袁老先生进行干预,具体而言,不仅让病人要重视心理平衡、合理膳食、戒烟限洒、适当运动、早防早治,还为他特别补充了蛋白质及能量、指导他肌肉锻炼等。将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与教育有机融合,同时,引导患者做好自我管理、改善生活习惯、加强病情控制、预防各类并发症。
经过1周的治疗后,袁老先生康复出院:“我感觉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好,全身都有力气,除了每天的锻炼都能够坚持下来,还有许多精力做自己的爱好呢!”缘分并没有结束,全科医生还会不定期对袁老先生这样的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指导其用药治疗,同时为患者提供饮食、运动、保健等多方面的建议。约3个月后,袁老先生渐恢复了正常的作息生活。
由此,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什么是亚健康与衰弱综合症吧!
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四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病人,就是健康缺失的人;而亚健康则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国内对亚健康的研究多限于横断面调查,使用的工具多为自评量表或调查问卷。由于各研究采用的亚健康定义不统一、应用的调查问卷或量表不统一,各研究报道的亚健康检出率差别也较大,大多在20%-80%之间。研究认为,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合理、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不良情绪等等。
就诊科室与防治概要
1
就诊科室
分析导致亚健康的原因,主要还是生活态度和方式引起,是可以改变的,因而预后也是良好的。对于症状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一些抗疲劳、抗抑郁、增强体质和免疫力等方面药物;就诊科室则包括全科医学科或症状相关的学科等。
2
该咋防治?
主要还是“健康五大基石”、即心理平衡、合理膳食、戒烟限洒、适当运动、早防早治。其中,《钟南山谈健康》(钟南山著)就是作者结合自身丰富的人生经历,详细介绍了“健康五大基石”,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优秀健康读物。
衰弱综合征
衰弱综合征是一种以生理储备功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降低患者自理能力及对急性疾病等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增加患者住院、跌倒甚至死亡的风险,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密切相关。
目前,对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研究较为深入,其主要表现为自我疲倦、体质量下降、跌倒、疼痛、肌少症等;其主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生长发育、共病与精神心理状态、营养不良与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与肌肉运动等等。
快速临床评估
1.衰弱风险筛查工具(FRALL)量表适用于快速临床评估:该量表由国际营养和衰老协会提出,以衰弱表型和衰弱指数为基础,主要作为老年衰弱人群的筛查工具。该量表主要包括自我疲倦、耐力、行走能力、所患疾病、体质量下降5项,每项1分,0分为无衰弱,1-2分为衰弱前期,3分及以上为衰弱。
2.国内如浙江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来芹美主任医师认为,临床上衰弱为一种疾病,也具有医学标准。老年衰弱综合征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患者并无节食或运动情况下,体重逐年下降4.5kg以上;
(2)疲劳感增加,如扫地、运动时可产生疲累;
(3)手部握力下降;
(4)步行速度下降;
(5)低体能状态。
若患者出现上述3条以上症状,则可判定为衰弱综合征。若患者出现上述1-2条症状,则为衰弱前期症状,应及时干预尽早治疗。
3.北京小汤山医院有报道,老年衰弱常见如下的表现:
(1)衰弱的表现有极度疲劳、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和反复的肺部感染或者泌尿系感染。
(2)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及步态受损既是跌倒的危险因素,也是衰弱的主要特征,老年人在衰弱状态下,即使轻度疾病也会导致肢体平衡功能受损,不足以维持步态的完整性。当视力、平衡和力量与环境变化不一致时,老人会自发性跌倒。
(3)谵妄也是老年衰弱的临床表现,即老人表现为认知的波动性变化,精神异常如幻觉、妄想、狂躁等,一般刺激因素解除后数日能自行缓解。
就诊和防治
衰弱综合症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特别是在患有常见、多发病的老年人。那该怎么办呀?首先,全科医生就能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一体化的基本服务;其次,若到二、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老年病或相关学科等就是就诊的科室。
衰弱综合征的防治需要医生、护士、康复师、药剂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的多方参与,现较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
01
重视预防
轻、中度衰弱的老年人对干预反应良好,而重度衰弱患者对干预效果不佳。对衰弱的治疗和预防药物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特异性的干预衰弱的临床实验较少。一般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预防衰弱:维持进食量、阻力性训练、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控制疼痛、运动、定期检查性激素水平等。
02
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可以影响大脑、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骨骼肌;增加活动灵活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步态、减少跌倒、增加骨密度及改善一般健康状况;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功能的最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平衡训练、家庭及社会支持的自我锻炼、适量的太极拳运动对衰弱有较好影响,对预防跌倒也有积极的效果。
03
营养供给
包括补充蛋白质及能量、补充维生素,营养干预可迅速改善营养不良衰弱老人的体重下降情况。研究显示,维生素D联合钙剂,在衰弱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地位,维生素D缺乏在老年人中很常见,这可导致肌肉无力,每天补充800IU维生素D,可以改善下肢的力量和功能。同时,补充蛋白质特别是补充富含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混合物,可以增加肌容量进而改善衰弱状态。
04
共病及多重用药管理
老年人常常存在的共病是衰弱的潜在因素,如抑郁、心衰、肾衰、认知功能受损、糖尿病、视力及听力问题等,均可促进衰弱的发生与发展。衰弱的预防和治疗应积极管理老年人现患共病,包括:抗衰老,防治感染、心脑血管疾病、代谢内分泌疾病、癌症、各器官系统等等疾病。总之,衰弱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要积极预防和管理好现患疾病,尤其重视处理可逆转的疾病如老年抑郁症的治疗,要评估老年人的多重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人造成的损害。
05
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强调治疗个体化,尊重老年人意愿、保持老年人自己的价值观,努力做到“身心同治”,延缓衰弱的进展。
0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应用
ACEI改善骨骼肌功能及结构,并能阻止或者延缓老年人肌容量减少,从而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提高行走速度,ACEI类药物如培哚普利可能为衰弱老人的治疗提供帮助。
1.重视预防
专家简介
陈柏培,男,195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全科医学专业、重症医学科专业,副主任医师,现任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兼任广东省惠州市医学会副会长。曾任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三甲综合医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惠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调研员,惠州市科协副主席,惠港国际医疗中心执行主任。参与筹办2018年召开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体检中心驻院医生。曾到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香港、以色列、美国、法国、非洲等地进修和考察。医学专业上较系统地掌握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内科、心血管、心胸外科ICU、老年医学和干部保健、全科医学、急救等,掌握专业动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解决较复杂疑难重症。在国内较早开展胰岛素抵抗、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评估与防治策略等研究。《心脑血管急症学》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全科医学实践教程》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获得惠州市委市政府“五好工作者”,惠州市委市政府抗击非典先进个人,惠州市委市政府惠州军分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广东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
马松权,1990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为门诊内科主任医师。1998—1999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修学习心血管内科一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有扎实的内科学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熟悉全科医学诊疗思维模式,对全科医学常见疾病诊治,尤其对内科常见心血管疾病及其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同时临床中能够注重心理治疗,做到身心同治。主持市级科研立项一项,在国家级、省级杂志期刊发表论文6篇。
李玉萍,女,201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对常见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基本掌握,擅长内分泌科及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分型、诊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急危重症的抢救经验丰富;熟练掌握甲状腺疾病、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单纯性肥胖、血脂代谢异常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垂体及肾上腺、性腺疾病的诊治、少见病例具有独到的见解及分析处理能力。
曹立邦,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全科专委会委员,惠州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取得广东省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普通师资培训合格证书。系统掌握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擅长未分化疾病、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的诊治,同时擅长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多病共患的全程管理,对医学人文有一定理解并运用到全科医学工作中。
审核|陈柏培、马松权、王运广
文|曹立邦李玉萍
图|创客贴
编辑|郑海燕综合整理
版权声明:创客贴图片已获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更多相关消息